"食人草"惊现黄河三角洲 近海生物面临生死挑战

被福建沿海居民形容为“人草”的大米草,日前在位于山东省黄河入海口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被发现,大米草所到之处,许多贝类已濒临绝境。

据悉,大米草原产美国东海岸,具有耐盐、耐淹、繁殖快、适应性强的特点。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中国为防浪护堤、保护滩涂而分别引进了四种大米草。由于大米草生命力顽强,得以迅速扩散,并开始呈现出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堵塞航道及影响海水的交换能力等危害性。

据紧邻黄河三角洲的海星贝类养殖场的经理李良春介绍,目前他的养殖场里就有五千多亩大米草,并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扩大。青蛤原是该养殖场创收的主要产品,自从有了大米草后,一年比一年减产,最近几年的减产速度更是达到了每年一百吨,现在场里已很难找到青蛤了。养殖场曾组织员工把场内所有的大米草都割光,但第二年春天不但又长出来了,并且还向外扩展了许多。李良春无奈地说,“照这个速度下去,也许用不了多少年,我的养殖场就要关门了。”

发现大米草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科研组的工程师朱书玉告诉记者,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有两万亩的滩涂,繁育了大量的珍禽虾贝。从海星贝类养殖场向南,越过黄河入海口就是山东省海洋渔业发达的莱州湾。一旦大米草从此蔓延开来,对山东省的沿海滩涂和海洋渔业将产生怎样的后果,谁也无法预料。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