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警告 大陆面临通货紧缩威胁

大陆日前公布今年前七月经济指标,七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下滑至百分之二点三,为连续九个月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也同步下滑。专家警告,大陆正面临通货紧缩的威胁。

联合报8月24日报道,以生产面来看,大陆今年一至七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成长,其中七月成长百分之八点六,更是今年以来排名第二的月成长率。工业生产、固定投资表现更佳,一至七月完成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成长百分之十一点八,固定资产投资更成长百分之廿四点一。

然而从消费面来看,七月大陆工业品出厂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二点三,维持去年以来的下降趋势,而且降幅不断扩大。同时,消费者物价指数已经连续九个月下降,其中,七月的指数较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零点九。

北京“国际金融报”报导指出,生产指标和消费指标“三增两降”现象,显示大陆经济生产的成长远远高于消费成长,消费力跟不上生产力的扩大,因而成为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

报导认为,大陆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不同收入族群的消费意愿及消费能力;而投资环境不良,企业外部治理制度失当,形成投资及生产的浪费,导致商品过度供给,是大陆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并非货币问题导致通货紧缩。要彻底防止通货紧缩可能带来的危机,大陆政府无法回避妥善解决收入问题和公司治理问题。

●联合报记者仇佩芬

大陆在今年上半年又交出经济成长率百分之七点八的成绩单,然而在经济产能不断成长的同时,连续九个月下滑的物价,却说明大陆再度进入通货紧缩的寒冬,将严重压缩经济成长的动能。

虽然从物价指数来看,大陆这一波通货紧缩形成仅三季,然而从长期物价走势来看,大陆通货紧缩的压力自一九九八年以来即持续增加,问题越来越严重。大陆知名经济学者胡鞍钢在一个多月前就曾向中共总理朱熔基建言,目前大陆面临的是“危害型通货紧缩”,中长期来看,供给将远大于需求,已经对大陆宏观经济造成严重威胁。

通货紧缩加剧,抑制经济活跃程度,是通缩对大陆经济带来的最大困难。中共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研究员牛犁曾指出,大陆通货紧缩压力加大,货币流动性不足,货币供给成长持续偏低;此时遇上全球性经济不景气,更加大通货紧缩压力和经济成长难度。

股市长期低迷及缺乏投资管道,使大陆民众愈发地将资金存在银行,尽管人民银行一再调降存款利率,存款总额不减反增,连企业存款都持续增加。通缩造成景气衰退,股市欲振乏力,压抑民众的投资消费意愿。

雪上加霜的是,大陆入世后多项工业品及进口商品价格陆续调降,在价格下调的预期心理下,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态度不但使家电等民生工业面临前所未见的寒冬,连农产品也因为消费者预期进口商品价格可能更低而销量减少,农民收入不增反减。

为了缓解通缩趋势,大陆政府多次调涨公务员薪资、增加农民收入等,希望创造消费,刺激景气。然而面对下岗问题日益严重,住房、医疗及教育等多项福利陆续取消,大陆民众面临生活负担不断加重,要配合政府政策增加消费,恐怕不容易奏效。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