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各省人印象
本人常常出差,但不是旅行家,对香格里拉之类的世外桃源虽心向往之,却更喜欢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看世态,现根据个人印象,对各省人的特点和风俗做一评点,言者无罪,如有得罪处,还望各位谅解和指教。1 北京, 身为“首善之区”,棋盘式的城市格局宏伟整齐,城市建设颇有气派,是北方内陆型城市的代表。但气候却较为恶劣,春天沙尘弥漫,夏天酷热难耐,冬天寒流滚滚,惟有秋高气爽,比较可爱。据说,老派北京人重礼数,善待人,颇有尊贤礼让之风。但现在这种古风似乎已经日趋式微,总的印象是,此地市民身居京畿之地,见多识广,既受官文化熏染,又承八旗子弟余风沐浴,常以“官”的眼光居高临下,又以玩世的心态体味人生。居高,故睥睨世界,纵横捭阖,尤其在“地方上”的人面前,盛气凌人;玩世,故油嘴滑舌,善打哈哈,于是侃爷辈出,背上了“京油子”的恶名。商民在北京市民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坏京城名声的,多是这些人,出租车业、服务业快刀宰客,外地人都多有领教。奇怪的是,尽管你在北京火车站上被人骗到距市中心很远的荒郊野外去居住而投诉无门,尽管你在公共汽车上经常因为你的外地口音受到售票员的斥责而嗫嚅无言,尽管你在商店里经常被不耐烦的营业员奚落嘲笑而狼狈不堪,但北京的服务行业却总是出现一些你通常在电视上才见得到的服务明星,让全国学习。北京凭首都之尊,处处自居老大,王府井号称“中华第一街”,其实不仅难与上海的南京路相比,就是与全国许多省会和发达城市的商业街相比,除了因占地利之便而人气不错之外,也未见得繁华到哪里去(当然,这两年王府井改造之后有了点新气象)。北京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有许多著名大学和文化机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人才,这座古都的文脉之得以延续,全赖于此。
2上海, 上海商业繁华,建设突飞猛进,高楼林立,霓虹闪耀,在大陆城市中,最具现代大都会气派。上海人的公民素质和敬业态度在国内各城市中亦算一流,服务业可见一斑,北方车上的售票员是老姑奶奶,很少下座卖票,总是要求乘客把钱递过来,还动辄斥骂乘客,而在上海,售票员总是走到乘客面前,挨个卖票,言语也比较柔和,表现了良好的服务意识,商店里,上海的售货员懂得顾客心理,服务周到,却很少像其它地方的售货员那样跟在你后面喋喋不休地推销,热情得叫人发憷。在公共场合,上海人也总是衣冠整洁,修饰得体。遇到纠纷,更喜欢采用争吵的方式来解决,而很少大打出手,对此,北方人多有不屑,以为这是上海人孱头的表现。其实上海人(也包括多数南方人)的吵架,不仅是一种愤怒的宣泄,也是一种争取周围人同情的策略,通过吵来让旁观者评定对错,这比北方那种动辄诉诸拳头的做法还是略胜一筹。同北京人一样,上海人在外地人(外国人除外)面前也颇为自负,对苏北人尤其排斥。但北京人总把外地人视为下级,斥得理直气壮,骗得正气凛然,上海人则把外地人视为乡下人,即使内心不屑,也很少粗暴对待,相反,如果有外地人遇上麻烦,上海人大多能热情相助。上海人私交比较理智,做事善于权衡利弊,注意与人保持距离,在这里,你可以找到精神上的知音,却别指望两肋插刀的哥们。所以上海出了不少银行家、商人和学者,却难出诗人和武将。上海女人举止得体,装束淡雅,言谈柔和,很有女人味,但却没有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烈女”,上海男人在媒体中常常被丑化为“小男人”,其实,他们有鉴赏趣味,懂得尊重女士,体贴妻子,把西方的绅士遗风中国化了,别有可爱之处。
3四川·重庆 四川盆地群山环抱,物产丰饶,尤其是成都平原,更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多神仙类的人物,精明能干而散漫悠闲,既能享受吃喝玩乐,又很喜欢谈玄探幽。与爽直幽默的川人聊天是一桩快事,他们见识独特,有丰富的民间智慧,吹起“壳子”来,趣味横生,荤素皆宜,硬是要得。四川出美女,川妹子聪慧能干,做事麻利,发起嗲来风情万种,勾人魂魄,故民间有“少不入川”之说,以防有人误入歧途,忘了家中的老娘。川妹子中“嘴巴狡”的辣妹,往往“辣”劲十足,尤其在公共场所发生口角,一般人不是对手,只能落荒而逃;四川是中国的人才大省,无论文人武将,川人都有上佳表现。不过,川人偏居一隅,独享其乐,虽藏龙卧虎,但窝在盆地中,如不走出夔门,也只是一些歪才怪才,难有大的作为。 重庆人本来就是川人,同其他川人有许多共同点。不过重庆古为巴国,与蜀人相比,重庆人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或许是因为多山的缘故,重庆人的性格狡诘而不乏豪放,像闻名的重庆火锅一样,既麻且辣,他们紧跟各种潮流,从穿着打扮到新潮思想,形形色色的时髦玩意儿在这里流行很快。重庆盛产美女,人都说重庆街头“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是一个温柔之乡。但与温暾的成都人相比,重庆娃子的“砣子”(拳头)硬,敢打敢骂,更带了巴人的火气和豪气。时髦漂亮的重庆妹子说起话来,不是妩媚多姿,就是嘴快如飞,一般大老爷们没有三下两下是抵挡不了的。
4山东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齐人鲁人有所不同,鲁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讲义气,重教育,既出过孔子、孟子这样的彬彬君子,也出过黄巢、李逵这样的杀人越货之徒。但鲁人身处内陆,观念相对保守,生活比较俭啬;齐人处东夷之地,不像鲁人那样多圣贤,却因沐浴海风熏陶,对时髦很敏感,易于接受新事物,也常常喜欢在媒体中制造声势和影响。山东人不愧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爱走上层路线,齐人在这一点上似乎更是得了圣人真传,在山东的政界,齐人总是官运亨通。“山东出响马”,“山东人豪放”,这些说法只是《水浒》之类小说的误导。其实,山东人重等级秩序、讲礼数,看重名节,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并不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豪放,有时甚至常常使人觉得拘谨。不过,对朋友,他们向来比较讲义气,也愿意表现自己的豪气。有时“豪气”往往会转化为粗鲁,例如,在大庭广众下大声武气地说话,喜欢酗酒比酒量,一些好事之徒往往借酒动粗。在一些城市中,男人内急的时候,不顾观瞻,站在街边背过身,掏出来就敢撒尿。山东女孩虽不像南方女子那么风情万种,却也柔情似水,在青岛烟台等地,透着英武之气的美女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只是山东话忒土,女子用这种话撒娇有点让人头皮发麻,故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山东小妞发嗲”之说,幸亏现在许多山东女孩都能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所以,不管是倪阿姨还是盖丽丽大姐也都早在中央台打出了名气。山东人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不仅在现实中到处认老乡,在网上“老乡”也成为聚众的招牌。山西人唱“人说山西好风光”,山东人则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如果你说山东不好,山东人准给你急。
5湖北 湖北地处华中长江边上,北邻河南,南接湖南,湖泊众多,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不错,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不南不北的位置,潮湿的气候,冬冷夏热的季节,造成了湖北人的火暴性格,而道家文化的潜在影响,又使湖北人为人韬光养晦,老谋深算,不爱显山露水。因此,他们兼具楚人的蛮气和灵气,聪慧精明而好勇斗狠,有“九头鸟”之名,出了不少文人武将。湖北人不象山东人那样重乡土,也不象山东人那样懂得宣传故乡。因此,省会武汉乃九省通衢,自然风光优美,有山有江有湖,在中国大都会中也算首屈一指,却往往不被人所认同。人们只记得它冬冷夏热,气候不好。实际上,要说气候,武汉并不比济南长沙等城市差,名声却比它们糟糕;说风光,济南大明湖与武汉的东湖相比,简直差了好几个档次,但大明湖名声在外,而东湖却养在深闺人未识,人说“北有少林,南有武当”,但河南少林寺大名鼎鼎,湖北武当山却隐而不彰。有人说湖北人太精,作为个人,湖北人是大智若愚,作为整体,太精则相互扯皮,因小失大,干不成大事,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湖北自古出美女,王昭君即是一例。在武汉,漂亮女孩不少,虽然一口武汉话显得很粗,但说起普通话来,却柔媚多姿,别有风情。
7。湖南 与湖北人的韬光养晦相比,湖南人是实干家。虽然湖南开发比较晚,但却人才辈出。关于湖南有两句话,第一句是“惟楚有才”,第二句是“无湘不成军”.可见其文武兼备。湖南文人众多,但湖南文人有一股湘民固执的“蛮”劲,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所以有谭嗣同那样的硬汉文人,有沈从文那样傲然于城市的“乡下人”。湖南人重事功,文人似乎喜从军,“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湖南军人骁勇善战,湘军名声显赫,但却不是卤莽之辈,从曾国藩、左宗棠到毛泽东,湘将都多雄才大略,有儒雅之气。“湘女多情”,湘妹子没有川妹子“辣”的名声,却同样精干聪慧,做事麻利,娶来做老婆,相夫教子,绝对不错。不过,与江南人相比,湘民质朴却不通脱,蛮劲发作时,五头牛都拉不回来,故常常有铤而走险之举,湘地盗匪之残忍野蛮,与此有关。湘民宗族意识也很强,在农村常有集体械斗。湘人富于文才,却不善言谈,湖南话听起来瓮声瓮气,蕴涵着一种爆发力,省会长沙,冬冷夏热,气候不佳,消费之高,在全国也排得上号。
8 贵州 关于贵州,谚语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确,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做支撑的省份,走进贵州,就走进了山之国,几乎找不到大一点的平整土地,“地无三尺平”的说法虽不免夸张,却也近乎实情,省会贵阳就建在群山环抱的“坝子”里,山民生活虽然相对贫困,却也悠闲自得。贵州像个大公园,到处悬崖峭壁,峡谷川流,气魄雄伟。雨水虽多,但说“天无三日晴”却不免有些夸张。省会贵阳冬暖夏凉,气候在全国仅次于昆明,夏天30度就是高温,冬天很少零度以下,又不象昆明那样多风,所以避寒避暑都是好去处。作为省会城市,贵阳人口过百万,面积却小巧玲珑,五脏俱全,很是繁华,有都市风情。在云贵川三省中,贵州饮食习惯和语言都更接近四川。贵州可算移民省份,除了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外,本省汉族多是历史上几次人口迁徙迁进去的。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开发晚等原因,贵州古代出的人才很少。近代以后,贵州的清山秀水,倒也熏陶出一些才子才女。国民党的国防部长何应卿、文化部长张道藩,共产党的著名人物王若非等都出自贵州。处在内陆大山中的贵州人,精壮能干,敏于新潮,与四川人一样悠哉游哉,却缺少四川人那种吃苦精神,“麻将在手,小吃在口,三天两头,狐朋狗友”,对本省的落后处境缺乏足够的危机感。贵阳女孩也同重庆女孩一样妩媚时髦而又带点“辣妹”气质,其烈度,可以在下面一首民歌中反映出来:“吃菜要吃白菜头/嫁郎要嫁大贼头/半夜听得钢刀响/妹穿绫罗哥穿绸”。
9河南 平心而论,河南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所接触的河南人,大多文质彬彬,思想活跃,儒雅而不乏情趣和浪漫,河南也算中原人才大省,文人学士众多,省会郑州景色虽无可观览,但这座建在风沙弥漫的黄河边上的城市能够绿树成荫,商业发达,成为中国中部的交通枢纽与商业中心,也显示了河南人的能干,况且附近的嵩山还有一座名闻遐迩的少林寺呢。如今,开封等旧都虽已失去了都城的气派,洛阳牡丹却仍然名贵一方,赓续着河南人当年的万种风情。不过,如今的河南名声在全国却不佳,在网上和现实中,你总会不时听到对河南人的尖刻批评。河南紧邻山东,河南人与鲁人一样性格粗放,却似乎不象鲁人那样质朴爽快,南接湖北,与鄂人一样圆滑老道,却没有鄂人那样精明洒脱。与安徽人一样,河南人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过去,贫困常逼得他们离乡背井,四处漂流,但安徽灾民往往靠卖艺为生,凭本事吃饭,而河南灾民却常常则利用人们的同情心生活,以乞讨为赚钱的手段。即使今天,河南一些农民靠乞讨来买彩电,建新房的事也时有所闻,等而下之者则靠偷和抢来获利。把流浪刁民的习性加诸河南人,显然是一种偏见。但在现实中,管事者欺下瞒上,喜欢大话空话放“卫星”,粗暴冷漠,不负责任,地方治安状况不好,卫生差等等,都给河南名声抹了黑。近年在河南发生的许多事故和案件,更是让河南人脸上无光。不过,以此责怪普通河南百姓,也实在有点冤枉。
10浙江 浙江虽然富为鱼米之乡,却人多地少,生存竞争激烈,所以浙江人闯世界的很多。尤其是温州人更是遍布天下,闻名全国。在严酷的竞争中,浙江人培植起一种生存的能力,他们凭本事养活自己,走南闯北做生意,修钟表,擦皮鞋,裁衣服,只要能够糊口的职业,几乎都可以见到浙江人的身影。浙江人善于动脑筋,相信个人的本事,所以,你经常看到手艺高超的浙江师傅,也可能碰上手段狡猾的浙江骗子,但你却很少看到可怜巴巴的浙江乞丐。面对生存,浙江人敢打敢拼,事无巨细,都力求做好。这种吃苦耐劳,精明能干的品性,使浙江人在各个行业中都是好手。浙江的文人才子遍地,在中国可以与湖南四川江苏安徽“五分”秋色;浙江商人企业家头脑活络,门槛很精,也算中国商界的能人。省会杭州人文会萃,风光旖旎,人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杭州女孩却似乎不像传说的那么漂亮。但浙江人似乎过于相信一己之力,不象山东人那样讲究团队精神,往往单兵作战,难免彼此提防,相互制肘,有时,为了一己的利益,浙江人会不惜利用其聪明制假贩假,因此,浙江也曾是中国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在浙江,你很难交上一个心腹朋友。
11江苏 提到江苏,人们都知道它的富庶,但实际上,江苏地处南北交界地带,长江使苏南苏北界域分明,苏南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鱼米之乡。苏南面积只有苏北的三分之一但经济实力却远居苏北之上,苏南人与浙江人有共同之处,头脑灵活,善于经商理财文才也比较出众,中国历史上的状元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苏锡常地区,苏南人的代表是苏州人,人情练达,精于算计,但过于精明,明哲保身,性格也显得懦弱,因此它出了不少才子,却鲜有大作家和诗人,苏州男人常常被视为所谓“小白脸”男人的典型,有人说从苏北的徐州开一汽车人到苏南的苏州,可以打遍整个苏州无敌手,话虽夸张,却也暗示出了苏州人性格文弱的一面。苏州美女并不比其它地方的美女更漂亮,但柔弱娇媚,软语春风,倒也符合中国传统对美女的审美期待。苏南人地域意识很强,省会南京虽在长江南岸,却因多次做过南下朝廷的都城,方言受官话影响很大,与苏南吴语相异,故南京人被称为“半个江北人”。与苏州男人相比,南京男人倒有点南人北相,虽不像北方男人那样喜欢炫耀豪放,却也随和放达,不拘小节。与苏南相比,苏北经济相对落后一些,历史上,苏北多受淮河泛滥之灾,灾民流落苏南一带,出苦力,干粗活,异地生存的需要使苏北人拉帮结派,也练就了苏北人的诡诈,这使他们在江南颇受歧视,直到今天,这种歧视在上海和苏南的小市民中仍然有市场。其实,苏北虽多水灾,却也沃土千里,人文昌盛,扬州一带自古多文人才子,而且比苏南才子更显大气。历史上扬州美女虽多出“青楼”,人称“瘦马”,但琴棋书画兼备,也算才貌双全。为文人所流连。徐州地接山东,口音与鲁人无异,同苏北的其它地区相比,更具北方的特点。
12安徽 对许多南方人来说,安徽是北方,对许多北方人而言它又是南方。其实同江苏一样,安徽地分南北,但安徽自然条件不如江浙一带,皖南多山,土地贫瘠,皖中淮北属平原,又水灾频仍,故安徽人经常漂泊他乡,四处闯荡。安徽人也身兼南北的特点,豪爽而细腻,头脑清楚而口无遮拦,既出商人也出学者,安徽学者豪气十足,敢质疑陈说,敢开风气,所以文学革命由两个安徽人(胡适,陈独秀)启其肇端也在情理之中,第一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也出自安徽合肥;徽商在中国以敢做敢为而名世,白手起家,闯荡江湖,在近代商界很有声誉。但安徽人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性格泼辣而又诡秘,喜欢内斗,喜欢抬杠,派系纷争多,虽处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却落后于东部的其他省区。皖南一派江南景色。造化钟神秀,既有长江新安江这样的滔滔江水,又有黄山九华山这样的绝世奇山,皖南别具一格的民居也值得一看。
13广东 广东地处华南,其原住民外貌更多的带有马来人种的特点,(现已融入了许多南下的蒙古人种的特征,)有人说,“食在成都”,也有人说”食在广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成都小吃遍地,吃的花样百出,而能够在“吃”方面与成都人相篦美的,非广州莫属。与成都人相比,广州人吃得更“野”,从蛇到鼠,从猴到虫,几乎什么都敢吃,这也反映了“食蛇民族”的某些野性。正是这种不驯服的野性,使广东人与在正统文化束缚下失去创造力的中原诸省人相比,更显得敢做敢为,血性充沛,尤其是近代以来,因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广东屡次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从北伐战争到改革开放,近代以来的许多有深远影响的大事都是由广东人开启的,因此,广东近代以也来名人辈出。内地人崇尚官,讲“关系”,最重要的是会打通各种关节,“吃得开”,广东人崇尚商,讲“本事”,关键在个人能否抓得住机会施展才能。广东人不喜欢管别人的闲事,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冷漠,但也因为如此,也才很少像内地人那样在人际纷争中浪费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州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城市,却显得拥挤嘈杂,不能算一个适于居住的城市。广州本地女孩大多身材纤细,但容貌却令人难以恭维,如果你在广州街头看到许多靓女,那大半来自外省。
14陕西 如果说,广东是中国开放潮头的翘楚。那么陕西就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如果说北京体现了汉民族文明陷落的历史,在这里建都的统治过全中国的三个王朝中,有两个都是异族朝廷,北京皇城的宏伟,包含着我们祖先臣服于两个游牧民族的耻辱,那么,在西安,你看到的则是中华文明的正宗,从半坡文明开始,这里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西周,西汉、隋、唐等中国历史上值得骄傲的时期都以这里为都城。在这里,你的思古之幽情才真正找到了寄托。在西北各省中,陕西也是文化最为发达的省份,西安高校林立,人才济济。陕西人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朴讷温厚而又爽直豪放,秦腔高亢激越,信天游悠远单纯,都反映了陕西人的某些特点,但相比之下,陕北人在陕西人中,显得更憨厚直爽,待人热情,而关中人则暗藏了几分心计,显得有些诡诈神秘,陕南人不象关中人那样诡,却又比陕北人更“精”,在为人上比较由于传统悠久,即使在偏远的乡村,你也有可能遇到能“谝”善道的高人,陕西文人才情充沛,文坛上的“陕军”出手不凡,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等人的作品虽非绝世佳作,却也颇有可观。传统是陕西人的财富,也是陕西人的负担,它使陕西人往往保守偏执,而现实中的落后与历史中的辉煌又给陕西人很大的失落感,于是自恋又自卑,才有了贾平凹《废都》中庄之蝶那样牢骚满腹而又自以为天下女人都渴望为之献身的小文人;才有了陈忠实《白鹿原》中的朱先生那样自以为得“天理”的真传而不屑于与南方文人为伍的“圣人”。像白嘉轩之类的靠皮鞭和家法来维持风纪的“道德英雄”在陕西的乡间,在落后的黄土高原也不少见。在陕西,陕北似乎是出美女的地方,“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陕北小伙子高鼻深目,即使土气的衣衫,也掩盖不了他们的英俊,陕北女孩温柔顺从,但内心刚烈,炽热如火,往往以柔功把丈夫控制得服服贴贴。要小心噢!
15东北三省 东北人在关内人心目中,往往是一体的,在全国各个大区的人群中,东北人的地域认同感也最强,他们的性格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这里也就把他们放在一起来谈。东北天寒地冻,古为北方游牧民族所居,地广人稀,近代大批关内移民进入,逐渐开发。闯关东者多为山东河北等地农民,尤以山东人为多。因此,有人说“东北是山东的殖民地”。东北的原住民本尚武,移民又多为生活所迫而闯荡,不乏颟顸亡命之徒,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王法” 也往往鞭长莫及,因此,人也培植起一种好勇斗狠的豪气,人说“不到东北不知道胆小”,道出了东北民风的强悍。危害一方而又流窜各地的东北歹徒,以凶狠手辣而得名“东北虎”,虽在某种程度上败坏了东北人的名声,却也反映了东北人骨子里的那种“狠”劲。但如果晕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