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江苏连云港神奇女尸缘何两千年不朽

 2002-07-29 17:4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据广州日报报道,在江苏连云港孔望山和锦屏山之间,有一座高不过百米的小山--石棚山,距市区仅5公里,是宋代大诗人石曼卿饮酒宴乐和大文豪苏东坡登山赋诗的地方。由于通往石棚山的路狭小而崎岖,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连云港在规划城市建设时,决定在双龙村修筑一条宽敞的直接通往石棚山的路,并将其命名为“花园路”。

工地发现罕见古墓
2002年7月7日,下午3时多,花园路工地上尘土飞扬,挖掘机轰隆作响。正在当班的隶属连云港金大工程公司的工人姜茂东,坐在距地面约两米高的驾驶室里操纵着高高的挖掘机在紧张地作业。挖了大约半小时,忽然,姜茂东感到“碰”到了石头,他用力一挖,挖上来一块厚厚的木板,好像是个棺盖。他又挖了一铲,抓斗竟兜上来一口长方形的棺木,棺木很沉,在抓斗上吃力地倾斜着。姜茂东连忙把它稳稳地放在工地土坑外面的地面上,停止作业,让工地的负责人赶紧报警。

7月8日上午,连云港博物馆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经勘察,发现墓里还有三口棺,连云港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项剑云判定,这是一座汉代普遍采用的从地上垂直向下开挖一个墓坑作为棺室的竖穴土坑木椁墓,且为罕见的规模较大的夫妻合葬墓。考古人员认为挖掘机挖出的那口棺尽管棺木密封完整,但里面的文物经过折腾肯定已面目全非了,于是就集中精力清理墓坑内未出土的三口棺。考古人员共清理了二个椁室三口棺木,出土了配有精美玉饰的铁剑、文字清晰的木椟等大量珍贵文物,确定这三口棺内尸骨分别为一男两女,其中地位最尊的男主人的头颅骨完好无损,颅内脑组织完好。

棺液上浮着完整古尸
7月9日上午8时30分,项剑云带领工作人员开始清理被他们称为“三号棺”的棺木。项剑云用一根钢筋用力撬开棺盖,棺盖下面露出一层密封的“天花板”。他用水冲刷了一下,看看没有图案花纹,便继续撬。“天花板”裂开了一道缝,一股奇怪的恶臭直冲脑门,随即,项剑云从裂缝中看见满满的棺液上浮着一截白白的东西,状似藕节。他很奇怪,心想:这是什么东西?自己挖了这么多年的墓,还没遇过这种情况,便不由自主地伸手想去摸。这时,身边的同事突然叫了起来:“腿!”项剑云的手马上缩了回来,他再仔细一看,可不是吗,他清楚地看到了脚趾头。他惊呆了!立刻把棺木盖上。

女尸姓名确认为惠平
当天下午3时01分,准备就绪后,考古人员打开三号棺棺盖,揭开“天花板”,一具仰面漂浮在棕褐色棺液上完整的古尸呈现在人们眼前。经测量,其身长为1.58米。医生和考古人员用塑料布轻轻托起古尸,用一分钟的时间将其放入盛有10%福尔马林溶液的用脚手架临时搭建的容器之中,经过观察、鉴定,考古专家和医务人员共同判定古尸为女性,年龄在50岁左右。

同时在棺里还清理出图案精美的长方形漆盒、带皮袢的铜镜、缠有线的线绕、插有簪和笄的完整发套、质地如新的梳篦以及一片字迹非常清晰的衣物梳(墓主随葬物品清单)等极其珍贵的文物。其中一枚边长为1.3厘米的正方形青铜印章格外引人注目,印钮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龟,并拴有一根皮袢。印章上清晰地刻着“惠平”,此时,被专家们认为生前应该生活在西汉中晚期的这具女尸的姓名便昭然若揭!

女尸身材匀称苗条

记者在7月19日赶到连云港市博物馆。打开展厅简易木门,凉气逼人,两台柜式空调开着,温度显示为16摄氏度。撩起大块遮光布,便看见“惠平”平躺在一个专门为她订做的长1.82米、宽0.62米、高0.6米的透明玻璃棺内,她的身体完全浸在福尔马林液面之下。因为棺内外的温差,玻璃棺盖内侧结了一层水珠。记者透过1厘米厚的玻璃细细察看这具极其珍贵的汉代女尸。她的体态虽已萎缩,但仍显得丰满润泽,有零星衣物碎片缠身。面部扁平,呈一个平面,右眼紧闭,左眼半开,眼球微微上翻,露出部分雪白的巩膜和黝黑的瞳孔,并透出几许清亮。鼻部已下陷成一个扁平的轮廓,紧闭的嘴唇已变成一道缝。两耳缩成直径约为2.5厘米的圆形。头皮基本完整,仅在头顶正中有一个直径约为0.5厘米破损。
连日来一直参与处理保存古尸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白玲介绍,她触摸古尸的身体时感到她的皮肤颜色与正常肌肤颜色接近,弹性较好,肌肉也仍有弹性,但皮下肌肉组织结构已有变化,触摸时有气体和液体混合在一起的感觉,似“握雪感”。

据考古专家推测,“惠平”生前的身高应该在1.65米至1.7米之间,身材匀称苗条,身体保养得较好。

古人如何能用原始的方法将遗体保存了两千多年,这是一个有待揭开的谜。但如今面世后还能“活”多久?此时,古尸的保存成了连云港博物馆的当务之急。据悉,连云港博物馆正在紧急征集当前国内外遗体保护最新技术,争取尽快拟定抢救性保护古尸的方案,使这具“国宝”级女尸能得以长期保存。

其他三口棺内仅存零星遗骨
“惠平”的出土使考古专家们极其激动和兴奋。“凌惠平”有着太多太多的谜,可以说每一个细节都是谜!她对中国的考古、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多个学科有着相当高的研究价值。首先就“惠平”的遗体能如此完好地保存了两千多年,就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奇迹。许多外国人都知道木乃伊、冰尸,但从医学研究和环境研究等角度来说,中国保存十分完好的湿型古尸是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与马王堆女尸相比,双龙墓葬非常简陋,椁板上只有一层白膏泥,并无木炭,而且墓地上方曾长期是一家化工厂的生产车间,不可避免地对土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棺内女尸为何却能更好地保存至今?再者,同一个墓葬中,同样的环境和密闭条件,为什么其他三口棺内仅存零星遗骨,“惠平”却独能肉身完好?

保存尸体二千年碱性棺液藏玄机
连云港市博物馆艺术特展部主任徐玲丽对棺液尤为感兴趣。这次出土的四口棺内都盛满了液体,这些液体是入殓时注入的,还是天长日久渗入的地下水?目前尚无定论,据连云港市第一医院用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棺液样本的分析,发现其 P H值为7.55,呈弱碱性,棺液中还含有血红蛋白,与 P H值为5.18的长沙马王堆墓棺里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惠平”能在适于细菌生存的碱性棺液内保持不腐,又是一个谜。徐主任认为,也许正是这神奇的棺液暗藏玄机,对古尸保存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有条件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分析棺液的成分和性质,现代人体防腐研究也许从此会有重要突破。

病理科医生白玲也认为棺液“很奇特”,她说,如果棺液的研究能有突破,继而出现一种新的无味无害的固定剂,对医学发展也是个重大贡献。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