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林毅夫和吴征的“秘密交易”

 2002-06-07 18:2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要求回台湾奔丧,由于这位台湾“叛逃军官”的特殊背景,而成为报纸上的一条新闻。
  据台湾《天下》杂志报道,林毅夫原名“林正义”,1952年出生台湾宜兰,国民党陆军官校44期毕业,1979年在担任台湾金门守军上尉连长时,携带金门防卫计划图等军事秘密,抛妻离子(连一声告别都没有)“叛逃”(游泳)到厦门,然后改名为“林毅夫”;英文名为“Justin Ye Fu Lin”。

  林毅夫后来到美国留学,返回北京后,开始在政界、学界发迹,不仅获得“北京大学教授”职称,而且后来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获得主任头衔,并连续三届出任“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成为共产党中国的大红人。目前在他自己网站上列出的他担任的职务和头衔,竟多达52个!外加14家杂志的编委和顾问。我从没看到过一个人能有66个职务,可见权倾一时。

  但引起我注意林毅夫的不是他那些显赫的官方头衔和地位,而是他和“巴灵顿博士”吴征、“哥大校董”杨澜的关系。因为在调查吴征学历造假事件中,发现这位原台湾叛逃军官在吴征获得复旦大学“博士”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早在新浪网刊出“共同主席”吴征是“美国博士”之前,吴征还仅是“香港凯威国际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时,林毅夫就聘请了吴征担任该中心的授课教师,并在该中心网页的“任课人员”介绍中说吴征是“复旦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金融管理博士”,比“巴灵顿博士”还高几个等级。

  后来当吴征的学历被质疑后,林毅夫主持的“中心”把吴征简历中所有学历都删除,仅保留了商界职务,但没有做任何解释。后来杨澜对《南方周末》说,“从我们正式发布的简历来说,都是没有错的,时间也都是非常清晰的。如果其他地方搞错,我们只能在发现了之后,请人家予以更正。比如北大网站上说吴征是复旦的学士,我们就请他们更正了。”

  但疑点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网页上的吴征简历错得实在太离谱,因为吴征既不是复旦学士,更不是华盛顿大学博士。从杨澜的口气看,是北大弄错的。那么北大从哪里获得这么错误的信息?一般来说,简历这种死的东西,都是不能发挥变动的,而且一般都是本人提供的。那么北大网页上的吴征简历到底最初来自哪里?这个秘密大概只有吴杨夫妇和林毅夫知道。

  但林毅夫不会出来澄清事实,因为他和吴征有“特殊的关系”。这可从很多迹象看出。1999年12月16日“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纪念成立5周年研讨会,吴征被林毅夫安排第一个上台主讲。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是当今中国数一数二的经济研究机构,可谓人才济济,云集很多从美国名牌大学获得真博士的经济学学者,如陈平、海闻、易纲、杨壮、梁能、平新乔、胡大源、姚洋、周其仁等,但为什么该中心主任林毅夫要特别青睐既没有经济学的学历(中外都没有)、更无经济研究经历的吴征,学术研讨会不仅安排他主讲,而且是第一个?

  吴征和林毅夫之间的秘密外人难以知晓。但吴征高兴得忘乎所以时,就会透露出一二。例如,吴征在接受北京《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就透露说,他是价值2,000万美金的“人人网”的最大股东,后来“我把股份全部转给了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吴征把价值这么多的股票全部无偿给了林毅夫的研究中心?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林毅夫本人是否拿到好处?这中间有什么交易?

  虽然外人暂时无法了解全部内情,但从林毅夫的“回报”上,则可以明显看出一些端倪。吴征在上海复旦大学进行国际政治专业的“博士”论文答辩时,并不是复旦大学专职教师、更不是研究国际政治专业的北大经济学教授林毅夫却要专程从北京去上海,做吴征的论文答辩主委,并对吴征的那篇所谓“博士论文”给予高度评价。

  据《南方周末》报道,吴征是以美国公民身份(不经考试、也不在校学习),凭一篇7万多字的“论文”获得的博士学位。复旦大学知情者透露,吴征当时读的是国际政治系(后来扩为国际关系学院),隶属复旦法学院。法学院学术委员会13位委员审核吴征的博士论文后一致拒绝授予他博士学位。其中倪世雄教授(后来任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说,吴征的论文“英文翻译错误百出,不具博士学位资格”。

  据网上可查到的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50次会议(2000年7月7日)记录,该会议由学位评委会副主席李大潜院士主持,21名委员出席。该会议决定“暂缓授予国际政治系吴征等4人博士学位。以上4人可在两年内申请复议。申请复议时,……国际政治系吴征应提供专业课课程考试试卷……”

  但在13名法学院学术委员一致拒绝、21名复旦学位评定委员全部要求暂缓授予的情况下,吴征硬是最后拿到了这个“博士”学位。这和拥有66个职务和头衔、当今中国政坛和学界都是“大红人”的林毅夫全力保驾、亲自主持吴征论文答辩,并对那篇劣质论文“高度评价”有决定性的关系。当年吴征的那笔股票是不是产生了“特殊的价值”?

  吴征的博士论文《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国际传播战略》今年初由《解放军报》下属长征出版社出版。如果一篇博士论文由军队出版社出版,很难不让人质疑它的学术价值。除此之外,记者在11家网络书店上都检索不到吴征的这本书,而且长征出版社网页书库中也没有这本书。那么这本书到底怎么出版的,印了多少册,卖出了几本?在中国买卖书号非常普遍的情况下(一个书号约一万人民币),是不是吴征花钱买书号出的书,而且印数极少?否则怎么书店都没有这本书?

  由于找不到这本“博士论文”,所以无缘直接拜读。但看到两篇有关评论:一篇是任职联合国的殷惠敏发表在台湾《中国时报》上的,该评论说,“我也看了吴征在复旦大学的博士论文(最近出版成书),以我过去在美国念研究所和大学教书的经验,不能不指出,那篇论文属于鼓吹宣传性质,而非扎实的研究成果,若拿到研究所的研讨课上,勉强只能拿到C等,作为博士论文,未免太淡薄了。”

  另一位中国大众传播学者就吴征论文所列参考书评论说,“吴征所引用的参考书第一是老掉牙的,都是六七十年代传播学刚起步时候的作品……都是ABC水平的”。

  但这样一本被人视为标志“复旦大学的学术水准已沦落到可悲的地步”的劣质论文,则得到了专程由京赴沪做吴征“博士答辩”主委的林毅夫的高度评价,显然林毅夫和吴征的关系不一般。而杨澜“校董”在香港凤凰卫视主持“杨澜工作室”时,就特意专访林毅夫,夸赞他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政府经济智囊”。

  吴征不仅自称“双料博士”,简历中还罗列有北大、清华和上海大学三所学府的“客座教授”。那么这些“教授”头衔都是怎么获得的?吴征简历中仅是列出这些头衔,但没有给出具体是哪个系、哪个专业的“客座教授”。那么他的那个“北大客座教授”头衔是不是林毅夫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给的?吴征以什么学术成果和地位可以担任北大的“教授”?

  在今年3月的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林毅夫提出要打假,在做“主题发言”时建议设立覆盖全社会的、严格的信用监督奖惩制度,制定“社会信用信息法”,严格规范上市企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信息等。那么是不是林毅夫先从他和吴征的“特殊关系”谈起,向社会和公众做一个样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