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富裕中的贫困:北京城里的“边缘儿童”

 2002-06-01 04:1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在北京的街头,商场门口,公园前面,人们随时都可见一群群的学龄儿童在"忙碌"着:他们有的手拿一束束新包装好的玫瑰花向行人叫卖;有的在农贸市场,帮父母做生意,为一棵青椒和白菜,老练地与顾客讨价还价;过街天桥上,地下通道中,一群衣衫褴褛、伸着脏兮兮小手的小乞丐纠缠着过往行人;还有一些孩子专门从事着"三只手"的“职业”……

  明天是“六一”儿童节,有许多孩子会度过一个充满阳光与欢笑的节日,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六一”只是一个憧憬。

卖花女孩:都市新童工

  中关村,罗杰斯酒吧。每天晚上会有一个小女孩来这里卖花。很普通的玫瑰,要价却很高。

  小女孩叫珍珍(化名),今年才10岁,家在湖南株州农村。在一个月工资200元的诱惑下,父母让她跟着同乡“老板”到了京城,一同出来的还有好几个同龄的孩子。

 “不光我一个人,人民大学还有一个,这片地方我们有好几个人。我们每天下午4点钟出来,晚上12点一起回去,我们住在西客站。”头一次面对问她这些问题的人,珍珍有些好奇,也有些害羞,拍照的时候把脸藏了起来。

 “你别把我的照片登到报纸上去,”听说要把她的资料登报,珍珍有点慌,“老板会打我的。”

 “如果找到人送你回家上学,你愿意吗?”我问她。她渐渐地收起脸上的笑容,低下头很久没有说话。

  在北京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珍珍这样的孩子,因为贫困离开了父母和家乡,为了并不高的“工资”来到这里。华灯初上的夜晚,他们出没在不属于他们的城市,兜售着不属于他们的鲜花。

 “不能卖花了我就回家。”问她长大了做什么,珍珍这样回答。

外来工子弟:第二代漂泊

  *没有“名分”的存在

  在北京火车站,总能看到背着大捆行李的农民工,他们鲜明的存在于这个城市,却并没有被真正接纳,他们的孩子也不得不接受同样的命运。

  农民工的孩子上不起公立小学,大多数上的是打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就象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尽管已经并不鲜见,却依然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分”。

  *孩子眼中的城市:我在北京找不到学校

  孩子们在作文里写下他们眼中的城市生活:“到了冬天,天很冷,爸爸开着三轮车,拉着大白菜去卖。爸爸带着我,我坐在车上都很冷,爸爸坐前面,那一定更冷。我长大以后一定要让爸爸过上好日子。”

 “我姑姑在北京,我家就到北京打工。北京找工作很难,后来就卖盒饭、卖水果、烙大饼。父母整完了他们的事,又为我的事操心,因为我在北京找不着学校……”

  *被剥夺的未来

  对于农民工子弟,教育也许是改变他们未来的唯一途径,当教育也被无形剥夺的时候,他们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农研中心吕绍青研究员指出:“户籍制度、城乡壁垒造成了打工子弟生存状态和受教育权利的缺失。他们的命运不仅仅供我们简单地施以同情,因为他们的命运包含在我们民族的命运共同体中。”

三毛流浪记

  这是让人们既同情又避而远之的一群人。他们来自不同省份,以安徽人居多,平均年龄3、4岁至8、9岁,常常三五成群一起行乞。他们的背后都有几个大人在操持他们的日常生活。小乞儿的身世多极为可怜,除极个别发育正常外,多数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有的是天生残疾,是被狠心父母抛弃的弃婴,也有后天被人贩子拐卖、再被这群乞儿“父母”为了赚钱残忍地把他们弄残的,更有被农村的父母嫌弃是女婴多少又有些身体不健全而低价出售的……

  还有一群年龄在8、9岁至15、16岁之间的小扒手们,几乎全来自新疆。他们那异国情调的脸庞、浓密卷曲的头发,除了盯着行人挎包外哪都不看的眼神,让人很容易就一眼把他们分辨出来。

  孩子总令人“哀其不幸”,却无法“怒其不争”,在生活和命运面前,他们实在太弱小。

一根火腿肠的故事:城市新贫困

  在北京一间普通的街边小店里,一个小男孩手里捏着两毛钱,目不转睛地盯着一根火腿肠。孩子的眼神毫无遮拦,那是渴望。小店的大妈说:“孩子,我不能再卖你火腿肠了,因为你的钱差得太多了,要不然你买点糖吃吧。”孩子说:“我不想吃糖,我想给我妈买肉吃。”

  男孩来自一个下岗家庭,只能依靠低微的救济糊口。孩子妈妈生活中唯一的乐趣是等着姐姐到她家串门。早几年她下岗时,我国还未来得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她和她的家庭立即成为新的贫困人口,不仅失去了工资收入,原来享受的企业和政府的大量隐形补贴,如住房、取暖、交通等均随下岗而消失。

  据专家估计,2001年我国城镇贫困人口(指最低收入困难户人口)的上限为23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5%,月人均收入为200元左右;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的下限为1400万人(其中2002年低保人员123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3%,月人均低保资金不足100元(2000年为58元)。

  北京的早晨,很多家长开着私车送孩子到学校,另一些孩子只能走路上学,从车流中低头穿过。

为儿童打开未来之门

  北京只是一个缩影,中国各个地域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在北京找到,各个地域各个阶层的孩子,也在这里并不平等地生活。驱使他们的最大原因是贫困。

  对于孩子来说,贫困不仅仅意味着缺乏金钱。贫困意味着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任凭他人的意愿摆布,为了勉强度日而忍受屈辱。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没有机会追求比较美好的未来生活。由于几乎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有资源可以利用,他们很难打破贫困的循环。

  每个新生儿降临人间,人类的希望与梦想又重新点燃。这些生活在父辈贫困中的孩子会有怎样的未来,决定了我们会有一个怎样的世界。而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转载自 SOHU新闻)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