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近十年70种生物消失

正当地面沙尘暴在中国北方“横行霸道”时,记者近日了解到,水下沙尘暴多年来一直肆虐长江口。受其影响,近十年来大约70多种底栖生物从长江口消失,这一两年的鳗苗、虾苗数量也仅为往年的1/6。
与由风沙形成的地面沙尘暴相似,水下沙尘暴也是由于流体的运动造成。华东师大教授、河口海岸生态学专家陆健健介绍说,每年都有来自长江上中游、苏北沿岸以及江底的大量泥沙汇集在长江口。在迳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下,在长江口口门地区形成浑浊带,形成了所谓的水下沙尘暴。

除了影响河口鱼类外,赤潮的发生也与水下沙尘暴有较大关系。陆健健解释说,在流沙形成的这一浑浊带中,藻类没法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受限制,水体富营养化十分严重,形成了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

陆健健认为,目前对水下沙尘暴尚无较好的治理办法。建议有关部门在围垦滩涂的过程中,可以多促淤,缓合拢,不要急于围垦,这样在水流和潮汐的作用下,部分流沙便能被固定下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