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以假乱真参与“造假” 用人单位大挠其头

就在不法商贩的假文凭、假证件风行各个城市的时候,一些大学生竟也以假乱真地参与到“制假”的队伍中,不仅令用人单位大挠其头,也使自己的诚信度受到怀疑。
  
  记者近日在一次大型人才招聘会上发现,有的用人单位几乎对毕业生递上的简历不屑一顾,扫上几眼就随手放在一边。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报名应聘的大学生是否被录用,企业重视的是面试等其它环节,至于他们递上来的简历,因“水分”太多,所以不敢作为能力大小的凭证。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几乎个个都有荣誉证书,个个都有很强的社会实践经验,个个英语、电脑水平一流棒。有的企业,在一个上午的时间内,甚至遇到一个班的几位“优秀班长”,而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其实,不少用人单位心知肚明,不少应聘学生在简历上做了手脚。而在大学校园里,这个事实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某高校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制作一个“十全十美”的个人简历很简单,比如说一张荣誉证书吧,你只要有原件,就可以复印出无数张复印件来,除了姓名不一样,其它都一样。因此,如果一个宿舍的一个同学得过荣誉证书,那就等于这个宿舍都得了荣誉证书。在应聘时把证书的复印件放在个人简历中,可以当作成功的一个砝码,而用人单位一般是很少提出要看原件的。而所谓的“优秀毕业生”推荐表,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出来的,通常老师也会在上面“通情达理”地盖个章。
  
  事实上,原件复印这样的“小儿科”已经有不少毕业生不屑为之,他们更直接的方式是原件“造假”。一个大学生介绍经验说,荣誉证书的皮瓤在很多门店里可以买到,再从一个刻假章的那儿买一个假章,盖上后一个足以乱真的证书就出笼了。至于考试类的证书需要费一点周折,但弄到手也并不困难。比如英语六级证书,找个“枪手”替考实在容易得很,谁能说这样的证书不是“货真价实”?
  
  大学生“造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教育专家说,它首先会造成一种不公正的就业环境,使真正优秀的毕业生不能脱颖而出,凭借造假的毕业生则可能蒙混过关,进而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其次,一旦大学生“造假”成为普遍现象,就会造成整个群体的诚信度降低,使社会对这一群体产生不信任心理,这种看不见的危害后果是无法估量的。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