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美国与中国的不一样

美国各州,在联邦宪法之下,因地制宜,州自为战。各自根据本州的实际, 制定适合各自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各扬所长,各具特色:

金融之都---华尔街(纽约州)。聚集了世界顶量级的银行家、证券商、经纪人。流通着5000多种金融证券,日交投总额3万多亿美元。年税收入731。6亿美元。

汽车之都---底特律(密歇根州)。美国汽车,全球最多。底特律产车,全美之冠(占38.3%)。汽车生产职工达40多万人。税收是州财政455。09亿美元的大头。

科技之都---硅谷城(加州)。集中了世界半导体和电脑技术的精华,成为美国国防、宇航、电子工业的神经中枢。使州财政收入成为全国之冠(1310。99亿美元)等等。

美国各级政府首脑,民选产生。因此,他们都是眼睛向内不向外的。县长管县政府的工作,市长管市政府的工作。河水、井水,泾渭分明。平常,州长是不会 去管县、市政府的事。同样,市长也不允许州长、县长干扰市政府的工作。他们都是:责任在下面,帽子在群众。比如去年,加州电力紧张,新总统布什下巡以 示关心,州长戴维斯不但没到机场迎接,反而一见面就很恼火地说:就是你的政 策,把我们坑苦了。

我们在美国实习的地方,是加州南部的洛杉矶市政府。全市人口400多万,刚好与笔者在国内工作的城市人口数大致相仿。但是,两个政府的财政年收入大不一样。洛杉矶市是151亿美元,而本市是小数点往前挪动了两个位,1。5亿美元。

平常,洛杉矶市长的工作大多是在电脑键盘上完成。市长之间或与各部门负责人的联系以及小型的“碰头会”,也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不用会面。因此,很多的高级公务员都采用了“弹性时间”上班。一月一次的市长公开办公日,是政 府的核心工作。会议有制定政策的权力,比如,制定征、减、免市一级税收的政 策,刺激社会各项事业、尤其是经济的发展。这是市长的主要工作职责。

有人问:中、美两国市长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我认为,大不一样。中国的市长是站在群众的前头,而美国的市长是站在群众的后面。假如把群众比作车子 的话,中国的市长是在前头拉车,执行政策,领导带头;美国的市长是在后面赶车,制定政策,呐喊扬鞭。用当兵人的话说:站在前头的,是将军;站在后面的, 是元帅。所以说,中、美两国的市长,就像是将、帅市长一样。

美国有商业银行15000家,这些银行规模都是挺大的。如我们实习的“美国银行”,是全美首一百家大银行之一,总资产为1781亿美元,拥有1312个分支机构。

这些商业银行大都是私营银行,只有小部分带点国有股份,同样,美国的企业大都是私营企业,也有部分国有企业。银行与企业的借贷活动,纯属私人生意, 完全市场行为,公平交易。银行贷款给企业,不算什么支持;同样,企业向银行借钱,也没想到感谢。个人交易,各打算盘,各安天命。划得来,OK。鱼儿得水, 相得益彰。不存在什么贿赂、渎职的问题,也不存在什么“笼子”政策,审批权 限的问题。

在美国,银行信贷活跃,企业资金充裕。存贷收支,大体平衡。经济发展异常活跃。对比我国,国有银行与私营企业之间,咫尺天涯,往来不多。一边是国有银行的库款“水漫金山”;一边是私营企业的资金“干涸缺水”。然而,两者相见不相通,可望而不可及。

自己掏钱,让别人翻自己的“老底”,那是傻瓜才会做的事。可在美国非常 普遍,这叫查询信誉。美国社会,推崇信誉。不论是公务员、做买卖、打工仔都要讲信誉。就拿租房来说,本来很简单的事。租户看上了,房东合算,OK!可在 美国完不了,必须例行手续:租户要填表、交查询费,让房东查询自己的信誉历史。

美国有个“信誉调查局”(Creditbureau)全国联网,每个公民都有记录在 册。只需20美元,简单的个人资料,一授权,一按钮,你的银行、纳税、社会行为等“陈年旧账”即时亮牌,一览无遗。如果信誉是OK的,一路畅通无阻。正如 国内的“A”级企业,在银行的信贷、在海关的进出一样,一马平川,全是绿灯。 倘若你有一丁点的不良记录,很难想象能在美国出人头地。

美国的土地质量也是很恶劣的,尤其是中、西、南部,全是沙漠地带。然而, 高度发达的农业耕作技术,不但使美国农民乃至全国人民能自给自足,还有价廉 物美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出国外,成了粮食、水果、农产品的出口大国。可以 说,美国的农业强国是在沙漠上建起来的。

奔驰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好像坐上了“迪斯尼乐园”的“过山飞车”。美国的高速公路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它纵横交错,起伏通畅。城市是这样,农村也 一样。看上去舒服,跑起来痛快。不难想象,全美国1。5亿辆车日夜不停在这些公路上飞驰奔跑,不知道拉动了多少消费。

美国每年投入公路的资金,数额巨大,难以统计。仅联邦政府无偿投入,就 达2510亿美元,相当于10条北京-广州的高速公路。还有各州、郡(县)、市政 府的投入。修路的投入,大都来自借贷、债券。回报收费打入油价偿还。其根本所在,就是让路走向市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