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及其意蕴

卧佛像是释迦牟尼逝世时睡卧的形象,佛教称“佛涅”。中国的卧佛在各地的寺庙、石窟或壁画中均可看到。有石刻、木雕、玉雕、泥塑、彩绘和金属铸制等几种,有的长达几十米,有的小如米粒。卧佛是佛教造像中十分常见而又独具特色的一种,佛似睡未睡,似醒未醒,无比安祥、宁静、淡泊、超然。

释迦牟尼逝世时已80岁高龄。人们曾在佛逝世的地方发掘出他遗体火化和石刻涅佛等遗迹。

中国敦煌莫高窟第158号洞窟为唐代所建,窟内塑有一卧佛像长达15米的石质泥胎彩绘卧佛像,虽经艺术上的夸张加工,但还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释迦牟尼逝世时的情景。唐代艺术家们把释迦牟尼塑造得像甜睡的妇女,面庞丰满圆润,双眼若睁若闭,嘴角深陷,露出恬静慈祥的微笑。据说那时他正在对周围的弟子讲最后一次经--“涅经”。洞窟的南壁彩绘了释迦牟尼的两个大弟子--即阿难和迦叶。阿难正聚精会神地听着 ,而迦叶正奔跑着。据说迦叶当时正在耆崛山修行,得知佛祖将涅,便急忙跑来听释迦牟尼的最后遗言。

洞窟的西壁和左壁上彩绘了菩萨、罗汉以及西域各国王子的举哀图。菩萨是佛国世界里觉悟较高的人物,面对着大佛的涅盘,那些菩萨便无动于衷,表现出一种宁静 、安祥的精神境界。而那些罗汉,他们在佛国里是觉悟较低的人物,他们眼看佛祖要离开他们,个个神情凄楚,哀恸异常。至于西域各国王子,听到大佛去世,有的放声嚎哭、捶胸顿足、呼天嚎地;有的用刀割鼻、割耳,有的剖腹自杀,决心紧跟老佛爷一同归天,表现了对佛的一片虔诚之情。足见,他们的觉悟是最低的。这一幅幅彩画,不但使人历史地了解到当时释迦牟尼逝世的真实情景,而且通过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使人从中了解到古代西域人民的风俗民情。

 

新科学网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