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傅国涌:布什的心愿

作者:傅国涌  2002-03-04 19:1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2002年2月22日,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布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让中国人在克林顿之后又一次领略了美国总统的风采。

简单地说,他的整个演讲只有两个内容,一是谈他自己的祖国,一是谈中国。他以充满深情的语言,简约而深刻地阐述了美国精神、三权分立的立国原则、以及美国的社区精神。在向中国人介绍他心目中这个“多元化、多姿多彩的国家”时,他始终贯穿著作为一个普通美国公民的责任感、乐观和自信,而不仅仅是作为美国总统,因为在他的国家,总统不是绝对权力的象征,只是行政分支机构的一员而已,没有无限的权力、无限的任期,至多也只是为国家服务的一种选择,是一个多元社会许多选择中的一种。作为一个法制国家,他们的法院是独立的。哪怕是总统“也无法告诉法院要如何来判案,行政部门、立法部门,任何一个成员都不可以。根据法律,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自由女神一手举起自由的火炬,另一手抚摸着神圣的法典。这就是他心中伟大的美国。

他说:“在自由社会,多元不是混乱,辩论不是斗争,而异见更不是革命。” (“In a free society, diversity is not disorder. Debate is not strife. And dissent is not revolution.”;《人民网》竟把这一句话译为“有些人害怕自由会导致混乱,实际上并不会这样。自由赋予我们的国民区别的权利,同时也要求他们履行重大的责任。”)这是他对自由理想的精到概述,是整篇讲演中最鲜明的一个观点。虽然这番话卑之无甚高论、在整个世界早已成为常识,但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还是新鲜而富于震撼力的。

在谈到中国问题时,这个在自由社会成长起来的大国总统却显示出他对常识的惊人缺乏,以及对我们古老民族过去与今天的陌生。访华之前,也许他翻阅过不少有关中国的英文读本,也许向他的顾问、智囊们作过大量咨询,但很显然--他仍旧并不了解中国。

他称赞中国有“重视个人和家庭责任的古老道德传统”。实际上,古老传统正好与此相反:我们的传统不仅不重视个人,而且几千年来“存天理、灭人欲”,形成了漠视个人、抹杀个人价值的传统。

他几乎不无肉麻地吹捧清华大学和它的学生,称“清华大学不仅在培养专家,它也是在培育公民”,显示出他对中国大学教育一无所知。众所周知,清华大学乃至中国整个高等教育的取向与“培育公民”的目标恰恰相反,所有教育都是技术性、枝节性的。失去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没有“大学自治、教授治校”这样的制度保障,大学又怎么可能成为“培育公民”的摇篮,至多也只能培养出一些缺乏人文关怀、原子式的“专家”罢了。老清华精神如今只剩下了墙壁上铭刻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校训。如果不想自欺欺人,“教育在清华”就只能是一个早已远逝的旧梦。我无意评论经过挑选的清华学子向布什提出的那些问题,但从一个侧面也未尝不可以为今日清华做一个注脚。

一个真实中国是生活在大洋彼岸的布什所难以理解的。毕竟我们生活在两片截然不同的土地上。这里发生的一切,都让另一个世界无法想象。我想起半个多世纪前《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说过的话,“象马歇尔这样有世界威望的人物把纳粹打败了,可是在中国却栽跟头。”

尽管如此,他在这次演讲最后提出的心愿,坦露了他对中国未来的期望:

“再过6年,来自美国和世界的运动员将到贵国来参加奥林匹克比赛。我坚信,他们能够见到的中国将是正在变成一个大国的中国、一个走在世界前沿的国家、一个与其人民无争、与世界和平相处的中国。”

这不仅是布什的心愿,也是亿万中国老百姓的心愿。“一个与其人民无争”的中国多么美好!它显然包含了人类自由的基本原则,在那里,“多元不是混乱,辩论不是斗争,而异见更不是革命”。只有这样的中国,才称得上是“一个大国”,才有可能“走在世界的前沿”。在这个意义上,布什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心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