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善于伪造数据的国家

在自然科学界最具权威的“自然”(Nature)期刊十一月二十九日发行的第四一四卷,登载一篇由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两位教授Reg Waston及Daniel Pauly共同执笔的论文“被蓄意歪曲的世界渔获量”(Systematic distortions in world fisheries catch trends)。值得在台湾因患“中国热”而头昏的人拿来作“解热剂”之用,笔者特加以摘录,以供读者参考。隶属联合国的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是全世界唯一负责统计全球渔获量的国际组织。渔获资料来源则仰仗全体会员国提供。这些渔获数据的可信度完全决定于提供资料的国家是否据实提报。这二位教授认为中国所提供的渔获资料相当“可疑”。他们列举三项疑点来质疑中国资料的可信度。第一,根据中国自己的渔业生物学者在过去二十年对中国沿海渔业的调查显示,所有的渔场都已远超“过渔”的程度。也因此逼得渔民必须花更多的劳力去捕鱼。这现象可由节节上升的渔获努力量(fishing effort)看出端倪。

第二,由中国官方公布的黄海、东海及南海渔业的渔获数据来看,从一九八○年至一九九五年十五年间每年的“单位努力渔获量”一直相当稳定。但在同一时期渔业生物研究者所做的调查,却显示渔业资源在上述渔区却是年年下降,也就是说官方与学者间的两组数据有极显著的差异。

第三,从中国政府发布的渔获资料加以计算,其单位面积渔获量很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这更是大疑点。为了进一步探究第三个疑点,这二位学者乃根据粮农组织从一九五○年以来所公布的世界渔获资料设计出一个数学统计模式,来估算全球各地区的渔获量与海况因子(包括:水深、基础生产力、生物地理化学因素、海冰分布、海水表层水温、涌升流)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个数学模式的分析,他们发现全世界渔获量高产区都能被他们的数学模式准确的判定。这些高渔产区大抵位于有涌升流的海域,因有丰富的营养盐从而造成高基础生产力,以维持高产量的渔业。在秘鲁沿海因有涌升流造成广大的鱼渔场就是个例子。他们的数学模式无法解释的是,中国所公布的渔获资料与渔场因子之间根本没有关联性。

再者以中国的渔获资料与东南亚及东北亚渔场资料相比,中国海域每年每平方公里的渔产量可比亚洲其他海域高出五公吨,就渔业生物学而言,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更有甚者,根据他们数学模式的估算,在一九九九年中国最多只能生产五百五十万吨的渔获,但官方的资料却显示生产量高达一千一百万吨。也就是说官方的资料比可能的生产量整整高出一倍。作者认为这种“伪造”渔获统计数据的心态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意识形态有直接的关联,主事者要取悦上级,就以“灌水”方式来制造“形势一片大好”的假象。作者更进一步地指出,若中国只求关起门来骗自己人,那也无妨,但问题出在根据他们的估算,全世界渔产量从一九八八年起,以每年平均减产约三十六万吨并递减中。但由于中国的虚报资料“灌水”,全世界渔业却是每年增产约三十三万吨。这种不实渔获资料会导致二项负面效应:第一,人们会以为渔业资源仍然丰盛而不会对渔场及渔业资源加以保育。第二,业者被这些“灌水”资料误导,而投入钜款打造更多的渔船以求获利。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会促成渔业资源加速枯竭。

正当台湾猛吹到中国或上海的“投资热”时,“自然”期刊这篇论文正是对这些被热昏头的人的当头棒喝,我个人的建议是,想要到中国发财的人,该想想的是你们手头上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料,有几成是经过中国官方刻意“灌水”过的“一片大好景象”?若是傻乎乎地一头栽进中国,到头来可能是血本无归。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