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文摘:每天变傻一点点

读过好多“四十抒怀”的文章。多是些慨叹,生命常有短促之虞。40岁是很短,但若说40年则显得很长,譬如红白玫瑰战争打了40年,人们认为不可思议。

  另一些“抒怀”的文字,则对40岁发生惊愕,啊?竟然40岁了,真是岂有此理。此类人士痴迷于乍一回首顿生悲秋之意。有些事是,自己说破或别人说破都不怕,而世间最怕说破的正是时间。比如在影院引颈观看一出波澜起伏的影片时,有人突然出现在台上,说“您所欣赏的影片只剩下一半了。”这时,观众至少会愣一下,心里不是滋味。人在40岁时“惊愕”一下的好处是到50岁不再惊愕,或惊愕之际不太痛切,顺入老境。

  在“惊愕派”之外另有“悔恨派”。这一派恨自己辜负平生,人届四十,还没有这样那样。这种感触比惊愕更令内心不安。实际上,“没有这样那样”是一种比较,而并非生活本质,也妨碍不了人们把日子过得很好。

  人的特点之一是爱与同龄人比较。7岁,邻居阿三有一条短裤,我有两条,大胜!上学后,同窗阿四物理考80分,我90,幸福!结婚时,友人小狗子置5桌,我多他一倍,痛快!但人到中年已不可相互比较,生活到此显示出无限的复杂性,性格、学历、时运、背景、地域和健康,甚至一些神秘不可知的因素一起构成比桥牌还要复杂的阵局来操纵人们的进退荣枯。逢其时者头角峥嵘,所获之物何止高官、厚禄、豪宅与华车?在这场耗时40年的比赛中,你与赢家较量胜负,就是往已经跳了40年并有些疲倦的心脏泼了一杯毒酒。

  我所以对“四十抒怀”发出这些议论,是因为在下亦跻身其中。但很奇怪,没有产生特别的想法。虽无感想,我仍希望能想出一句什么话来勉励后面的人生,这句话终于想出,即题目所示───每天变傻一点点。

  我想说的在于:一个人无论怎样锐意创新,到了此际业已尘埃落定,换言之所有的聪明都应该到此为止了。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可以概括为“聪明教育”。小儿尚在襁褓之中,邻里已开始比谁家孩子聪明,而上学后语文算术之类无非怕我们变傻,学而时习之,聪明再聪明。怕傻的原因是怕吃亏,而一生中该吃多少还吃多少。我们却把获得的成绩记在了“聪明”的账上,忽视了品格的作用。聪明当然有一些用处,它至少帮助我们从中学毕业,但一个人到了40岁还聪明,也许会帮倒忙。一个心机勃勃的大脑继续聪明,心肠或许会变坏。而渐衰的身体在心机的驱使下,或许会变糟。比聪明更有益的是顺变的头脑,平和的心境,总之40岁该用减法而不是加法。

  心的单纯,对40岁以上人士的心智与身体均大有裨益。当然,一下子过傻也不妥,使别人认不出你来。“每天变傻一点点”,等到80岁时,终于回复婴儿状态。到那时,我们光鲜纯洁,不亦乐乎?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