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在乎”

有家著名媒体的主持人要在哈佛大学演讲厅采访当时在任总统的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大厅里贴着告示:“禁用手机”。也许女主持人没在意,她操起手机就打,被看门人劝止。第二次又要用手机,看门人严肃地请她离开大厅。女主持人开始打希拉里牌,问看门人:“你知道她是谁?”看门人不假思索地应道:“I don’t care(我不在乎)”。倒是希拉里连声说“对不起”,拉着主持人离开了大厅。

我们有理由花大量的篇幅去赞扬看门人,比如说他很有骨气,很忠于职守等等,然而,我更想说的是看门人的“不在乎”是有其深刻社会原因的,而这一点恰恰为许多人所忽视。

哈佛大学看门人的行为不太容易出现在人治社会,在那种体制下,下级对上级(包括上级身边的人)一般是会采取谄媚态度的,“我不在乎”会变成“我很在乎”。原因很简单:下级的饭碗和前程都操纵在上级手里。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一个人可以不羡慕别人当官、出名、发财,但没有人连自己基本的生存都不去考虑。要让弱势人物有勇气向强势人物说“不”,必须建立一种机制,那就是弱势人物说了“不”之后,强势人没有条件报复他。而这种机制的建成必须依赖法治。

美国在这一点上值得我们学习,克林顿的风流,在美国平民中本是小菜一碟,但就因为他是总统,被弄得声名狼藉,老克后来也没有把斯塔尔怎么样。大权在握的总统对待“伤害”自己的人尚且如此“无能”,权力赶不上他的人要做动作又谈何容易呢。

在少数人坚守规矩、多数人见风使舵的环境里,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的平等,也不可能建立真正的法治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与其赞扬看门人的“骨气”,不如花功夫深究一下“骨气”背后的东西,别人的经验或许对我们不无启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