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们的骗术-从杨澜、周励、靳羽西谈起(一)(二)
(一)欧洲有一位作家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成功:一种靠的是自己的勤奋,一种靠的是他人的愚蠢。对于一些善于钻营的“名人”来说,利用中国大众对美国某个方面情况的不了解来虚构或夸大自己在美的“成就”不失为一种在华捞取政治资本、确立自己地位及形象的捷径。
在大陆出版《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的周励便是一例。在这本自传中,作者对自己竭尽吹捧之能事,从自己掌握英语的神奇速度到自己的“商业成功”而成为“巨富”的经历,侃侃而谈。作者称自己在短期内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并经营着上千万美元的贸易公司。一时间,在当时鼓励致富的中国,她的书十分走红。她成了在美华人的骄傲;她成了华人在美的新富。有多少中国女子视其为楷模而对其成功趋之若骛。“我也要到美国去,走周励的道路!”一位上海的女大学生曾对笔者激动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美的华人们渐渐了解到,周励与其美国丈夫当时租借着一个纽约较好的公寓套间,她自己在家办公并做些贸易生意,仅此而已--既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也没有雇员。在一次自沪返美的航班上,一位同座的、熟悉情况的纽约华人对周的自诩嗤之以鼻。他告诉笔者:周的经济状况常常捉襟见肘;甚至有拖欠房租的时候。众所周知,学外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种语法现象都得逐步掌握;每一个单词都得认识、记住。就像是造楼房:砖头是要一块快地垒上去的。即使你是天才也无法发明窍门对大量词汇进行闪电式“集体突破”而无须跟这些单词一个个地打交道。诚然,学语言有快慢之分。但我们知道,对一个单词的全面了解是通过经历很多不同场合才达成的。至于其上千万美元的生意也是纸上说说而已。
另一个例子是靳羽西女士(其英文名字叫 Kang Yue-Sai)。她是一位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中国的报刊媒介把她说成是美国新闻界的明星和著名电视主播,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中方认为她在美电视台上不断介绍中国的进步,使美国社会对中国有了全面的了解。因此,她也成了中国政府的嘉宾。当然,从思想自由的角度而言,对靳的选择和思想我不想干涉、也不必干涉。但中国大陆不了解的是:她只是在纽约的一个华语电视台当节目主播。美国主流社会根本就不了解她主持的节目内容,也不认识她本人。可以这么说,你在任何美国城市问老美:你知道 Kang Yue-Sai 是谁?我敢说,10个老美中会有10个说不知道。靳的技巧就在于把华人社区和美国主流社会相提并论以混淆概念。她与房地产商马明斯的婚姻更是被国内媒体吹得天花乱坠:什么名门嫁富豪啦;什么马明斯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啦;什么“他风度翩翩地走过来了,这位美国的房地产巨头、亿万富翁”等等。笔者当时颇为惊讶,忙去查阅福布斯杂志富人榜,连马明斯的影子都没看到。对靳的吹捧尽管是中国媒体所为(当然,世界各地的媒体都有炒作新闻的趋势),我尚未发现荆直接用语言吹捧自己,但她自己应该向中国公众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而不是享用。此后,她利用此名人效应在中国大力经营自己,开发了“羽西”化妆品系列,其它业务也越做越大。此种“名人效应”对他人形成了不公平竞争。
我希望有更多的华人成功,如谭恩美、马友友、何大一等。对他们我毫无妒意,反而感到欣喜。但对弄虚作假的人必欲加以揭露,以建设一个公平竞争的人文环境,制止投机行为。因为他们在以某种狡猾的方式嘲弄大众。对某些“名人”的打假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那么,杨澜如何?她正是我要谈及的第三个例子。比之前两位,其技巧更为高明。
(二)
几个月前,上海的《解放日报》把杨澜称作“中国最有智慧的女人”。在常人看来,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子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获得了名誉及经济上的如此巨大的成功,确实了不起。他们所没有认识到的是,几年前杨澜回国时对报界撒了个弥天大谎。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骗术上她恐怕是中国最有智慧的女人了。
杨澜曾因在中国的一家电视台主持综艺节目而小有知名度。报载,她曾就读于北外院西语系;她本人曾在一次访谈中披露,她赴美留学是得到了一位泰国富商的扶助。本文并不想讨论她与该泰国先生的关系,因为这既不是笔者的关注点,也非恰当,应为那毕竟是别人的私事。然而,她自美回国定居被中国媒体抄作之事却让人记忆犹新。
五、六年前,她与丈夫吴征回国了。《新民晚报》采访了她俩。那时,中国虽已摆脱了要求人们直接“向党表忠心”的教条程式,但对表示“放弃在美优越的条件而报效祖国”的态度仍十分赞赏而加以厚爱。不错,选择到哪儿定居是人的意愿,应该得到尊重。不论是留美还是回国,那是个人的喜好而不应对其嘲讽或指责。关键问题是回国者要说实话,而不是夸大自己或虚构故事。常人会认为,采访一个观众曾经熟悉的电视播音员是正常的事。但从深处想,她返华定居有一系列的问题要向好奇的观众解释:为什么回国?在美奋斗得怎么样?今后有何打算?等等。实质上,这次采访关系到她们夫妇形象的重塑、机会的索取和再分配、在华的定位以及政治态度的含蓄表白。大凡投机者们对机会的性质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杨、吴夫妇也一定明白,不仅老百姓在注意她们,而且广电部、文化部的领导与港台各界也必然会阅读影响很大的《新民晚报》。
该报介绍说,吴在美是一位成功的商业人士;杨澜则称,在美攻读国际新闻专业2年多毕业后,美国ABC、NBC、及CBS等三大电视网都邀她“加盟”;公共电视网的总裁还亲自写信给她聘请她。然而,她俩决定回国定居,因为她们的前途在中国,云云。她的口气给人一种印象,似乎这三大电视网外加PBS邀其去作节目主播而遭其谢绝。多伟大啊!Peter Jennings, Dan Rather, Tom Brokaw, Jim Lehrer们都该让路了。他们的横跨全球的电视网都急需一位英语仍然在进步中、美国人文、历史知识还在熟悉中的中国女子来辅助!而这百万年薪的工资竞遭到了谢绝!是啊,美国本土长大的一届又一届的新闻及广播毕业生以及在职的上千播音员们的语言、风度、历史及国际知识肯定没有杨澜好,因为杨女士曾是中国一电视台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呀!
(明天续)
- 关键字搜索:
-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