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公司是在‘胡作非为’”
谈到《佐罗的面具》与上译厂失之交臂,童自荣有点愤怒地说:“《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这么重要的影片也没有交给上译厂来配,我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佐罗的面具》可能是中影委托其他的译制单位或找了几个人来译制的。过去电影主管部门有规定,进口影片主要让上译和长译来译制(丁建华曾介绍说,上译应该每年担负四分之三进口影片的译制工作),而现在中影公司并不是充分利用我们厂的力量,我们厂年译制电影能力是40-50部,而现在每年只译制30来部,根本吃不饱,加工费用又压得很低,这等于是在‘胡作非为’。”童自荣还表示:“即使《佐罗的面具》交给上译厂,也不一定由我来给“佐罗”配音,要看我适不适合那个人物形象。对于《佐罗的面具》远远没有产生像当年《佐罗》那样的轰动”,童自荣认为:“时代变了,当年看优秀外国影片是中国人最大的娱乐,而现在娱乐的形式五花八门,如果以前我没给佐罗配音,现在再配《佐罗的面具》,也许也不会获得那么大的成功。”
“如果市场经济扩展到我们这个领域,上译厂就活了”
在谈到厂里的状况时,童自荣说:“厂里连年亏损,连办公用的洋楼都租出去了,而且租金还很低廉。上译厂的亏损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配音制作上多年受中影公司牵制,业务经营根本放不开。如果市场经济扩展到我们这个领域,上译厂一定会好起来的。如果上译厂今后享有进口影片的自主权,我们可以充分地根据观众的需求去挑选译制影片,并可以与其他公司联手搞发行,这对上译厂的未来发展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我的处境有点尴尬而无奈”
当记者问到童自荣为何近年配音的影片越来越少时,童自荣首先很坦然地承认:“我的配音戏路不是很宽,声音上有局限性,音色、音域都固定了,要想改变很困难,比如老人的角色让我来配,肯定不合适。”当记者问童自荣为何没做译制导演时,童自荣表示:“我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我也没有这份自信,我只想多配点角色,现在我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我们配音演员的心态与影视演员们不一样,我也从来没有什么‘腕’的感觉,即使台词再少的角色,我也努力去配好音,这是我的工作。”
有媒体报道配音演员童自荣遭上海电影译制厂“封杀”的消息。童自荣告诉记者,实际上“封杀”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童自荣说,“封杀”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影公司滥用权力,“他们一再打电话到上译厂,电话指示不要安排我配主要角色,不希望听到我的声音,只因为几封观众来信表示对我的配音不喜欢。”童自荣认为,观众来信谈谈看法本是件很正常的事,但仅以此为依据就要遭“封杀”实在很不公平,“中影公司是老板,掌握分配任务的大权,但以此干涉厂里内部的事,实在有些过分”。童自荣告诉记者,厂里不安排他给主要角色配音已有两年时间,“我倒不是非要配主角,但两年里有三四十部译制片,却没有一部适合我配的,这就说不过去了。”童自荣对中影公司和上译厂在公开场合都否认“封杀”
一说很气愤。他告诉记者,中影公司来电话指示一事是他听厂里人说的,“他们应该不会编造。作为上译厂,可能是怕得罪人;作为中影公司为何要否认,他们完全可以站出来明说童自荣不适合配音,那么大家还可以讨论。可现在这样的做法不太好”。据童自荣说,目前,他刚给影片《木乃伊归来》中的哥哥配完音,“这又是个小配角,是个滑稽式的人物”。
“我从来没有对配音事业产生过动摇”
从小就立志当一名配音演员的童自荣已经在这个行当里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他说:“当一名配音演员是我从小的理想,不管怎么样,不管处境有多差,我对配音事业从来没有动摇过,我对自己的选择也绝不后悔,只要‘嗓子’允许,我就会一直配下去。我非常感谢观众们一直挂念着我,我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他们,只希望能再用自己的声音多塑造几个好的角色献给他们。我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退休前,能使局面有所改观,每一年有几部适合自己来配的影片。”童自荣的话听上去,让记者觉得颇有几分“英雄气短”的味道。
虽然童自荣的声音听上去依然年轻,但他已经58岁了,他告诉记者他的身体不是很强壮,只能算是“亚健康”。“我们配音演员的生活跟大款没法比,我从来都甘当‘幕后英雄’。”说完,电话里传来童自荣爽朗的笑声。当采访结束时,童自荣轻轻地说出“再会”两个字,仿佛是他在宽大的幕布后面悄悄地向电影散场后离去的观众们微笑话别。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 关键字搜索:
- 两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