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遥想古典美人香妃

 2001-09-03 10:0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香妃确有其人。我偶然见到宫廷画家郎世宁绘制的香妃像,用西洋油彩记录下衣香鬓影,令人怀想当时的情景--这位“老外”居然很会欣赏中国美女。可惜他过于追求锦上添花了,无法还原一个真实的香妃--他笔下的香妃雍容华贵,太近似于西方的圣母像了。郎世宁毕竟是有福的:香妃做过他的模特儿。耶稣会传教士卡斯提利尼也为香妃画过肖像,只不过构思更离奇了:香妃头戴战盔,身披意大利式灰暗金属的铠甲--一定很像希腊神话里的雅典娜女神,此画我未亲眼见过,只是见林语堂在文章里提过。他说这幅香妃像一直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传教士们纷纷画香妃,恐怕是为了巴结中国皇帝吧?香妃是乾隆的爱妃。乾隆一生,先后封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共41人--仅次于康熙的后妃人数(55人)。香妃在其中地位不算是最高的,却是最受宠的--至少是最出名的。乾隆50岁以后选进的12位妃嫔,大都是13岁左右,最大的也不超过19岁,惟独香妃入宫时已是26岁,属于特例吧。皇帝一般都偏爱豆蔻年华的少女,香妃身上肯定有一种非同凡响的少妇风韵,才使乾隆心痴神迷的。这位回族的容妃(俗称香妃),在进宫前本已嫁给了新疆喀什附近的一位维吾尔人首领为王后,可惜她的丈夫被清朝的军队所杀,整个部落也因战败被驱散,至于她本人,则被作为最昂贵的战利品贡献给了乾隆皇帝。因来自异域,容妃常常又被记载为“客妃”--暗喻其乃帝国的客人。乾隆皇帝爱上了一个寡妇,并不顾世俗成见地纳为贵妃--可见这个西域女人有一种魔力。据说这种奇妙的魔力表现为:她通体上下都散发一种沁人心脾的异香。这个小道消息被太监们传到民间,京城的老百姓便给她起了个绰号:香妃--多好听的名字啊。香妃是历代嫔妃中最有神秘感的--如同穆斯林妇女的习惯,总是蒙着一层如烟似雾的面纱。你看不清她的面孔,却能感受到她的呼吸--她的呼吸都洋溢着浓郁的香气。

香妃被掳入深宫,就像一只野外的百灵鸟被关进笼子,一直郁郁寡欢。荣华富贵并未能吸引她的注意力,她对千里之外的故乡频频回首。乾隆以帝王的恩威邀其作龙凤游,也遭到这位烈女的果断拒绝--她无法忘怀杀夫之恨,不可能与仇人同眠共枕。心胸狭隘、一手制造过文字狱的乾隆,对这位小女子倒表现出海量(可见美能征服人,包括皇帝),特意为她盖了座“望乡楼”,供其在这座豪华的高塔里居住并眺望远方。考虑到她形单影只、人生地不熟加上语言不通,又在楼对面建成一座既有清真寺、又有密集的突厥人帐篷的穆斯林村寨。这样香妃每天早起,都能听见窗外喧哗的稔熟的乡音,登高则能目睹老乡们的生活场景,以慰藉焦灼的乡情--免得香妃在北京总有“独在异乡为异客”之感叹。据说北京新华门附近,紧邻皇城边缘的地带,过去曾有的回民军营,就是为香妃所建。可惜这座穆斯林军营的遗址,已与当年不同了。

乾隆为讨好一位美女所做的这一切,可谓用心良苦。只是“攻城易、守心难”,香妃始终都未移情。最后,她还是寻找机会自杀了,以保持对故国与爱情的贞操。泱泱大国的帝王,面对这位他怎么也无法征服的女子的遗体,会作何感想?北京城对于这位对故乡效忠的烈女来说,不过是最后的客栈罢了。她幽幽的香魂,注定要在蝴蝶的向导下返回西域……虽然有郎世宁等人画的香妃像为证,但香妃的美,更多地存留在我们的想象中。没有哪位画家,能够胜任地还原出一位真实的香妃。香妃就像荷马史诗里的海伦一样,甚至老荷马都无法借助笔墨来描绘这位倾国倾城的美女的外貌,只好用藏拙的手法,以一场残酷的战争乃至一座城市的毁灭,来烘托海伦的魅力。伤痕累累的特洛伊将士们看见海伦时,情不自禁地感叹并理解了战争的意义:“难怪希腊人要和我们打这么多年的仗呢!”

我估计乾隆皇帝第一眼看见香妃时,肯定会低估这位烈女子的坚强。他得到了这个女人,却得不到她的心。难怪卡斯提利尼画的香妃要披挂意大利式盔甲呢,莫非在暗喻她与海伦相似的宿命:都与战争有关,都是以鲜血为代价获得的战利品--或者说,都是美神与战神的结合体。美,在那个时代,也是件很残酷的事情。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