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云南发现一座水下古城

 2001-08-21 06:2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云南一个叫耿卫的潜水爱好者在中国名列第二的深水湖泊抚仙湖,发现水下有类似石板的东西,水底下面那种幽静的感觉立即触动他想象的神经。一时间,他想到百慕大三角、金字塔及“抚仙湖里有一座古城”的传说……闻讯后,昆明《生活新报》与央视记者历时5天进行了实地采访,请看--

发现“古城”

去年年底,“澄江抚仙湖水下发现古建筑”的消息在云南不胫而走。2000年11月22日,正在昆明采访的中央电视台记者与昆明《生活新报》记者一起赶往澄江一探虚实。

一到澄江,记者就急切地约见了“发现者”耿卫。耿卫自我介绍是国际二星级潜水教练,早在1992年5月2日,他在抚仙湖潜水发现水下有一些类似石板的东西,不像天然形成的,水底下面那种幽静的感觉立即触动他想象的神经。一时间,他想到百慕大三角、金字塔及“抚仙湖里有一座古城”的传说……水下的发现是不是史料上记载而今仍找不到任何遗址的俞元古县城呢?他把此事悄悄地告诉了好朋友贺杰,激起了贺杰强烈的好奇心。

随后不久,耿卫又潜入抚仙湖。据耿卫讲,此次他还发现了石条及类似台阶状的石级,还有石板上的一些圆孔,圆孔中一些类似“石钉”的东西。为了更好地打听这些“发现”的来龙去脉,耿卫与贺杰相约对外保密,四处查找资料以图证实。直到后来他在水下拍了照片,写了报告交到澄江县政府,尔后又拍摄了水下录像,耿卫的“发现”才渐渐公之于众。

在耿卫的报告中,提到了一个叫吴学艺的人,此人是个渔夫,对水中石头的情况也比较了解。2000年11月23日一早,记者找到了吴学艺。吴现年28岁,从12岁起就开始在抚仙湖上捕鱼。当记者问到他知不知道有“水下古建筑”这回事时,他答“不知道”,只知道那一带有暗礁,当地叫“石龙”。1998年,他经常看到耿卫及其朋友在湖中潜水。有一次,他对耿卫说,这样潜来潜去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潜到石堆中看看到底是什么。从那以后,直到现在才知道“水下古建筑”这回事。

现场目击

去年11月23日,在了解了耿卫“水下发现”的前后过程后,记者要求看看耿卫在水中拍摄的录像。经过多次商量,耿卫才拿出了未向外界公开的另外几盒带子,说他从发现到如今只向外界公开过其中的一盘带子。

录像中显示的时间为2000年10月26日15时至16时左右,记者看到不但有耿卫以前所说的东西,而且还有三角形的石体、陶片。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明显感觉到台阶的大体轮廓和斜坡的规模,而耿卫说这堆水下建筑群有七八百平方米。为进一步探究真情,记者提议耿卫当着记者的面再进行一次水下实录。

11月24日10时30分,临时组成的“探险小组”从耿卫家出发。在快艇上,记者感觉抚仙湖深不可测,蓝不见底。12时20分,在找到确切的位置后,耿卫提着防水摄像机,对着湖面上的快艇晃了晃,和助手吴正兵瞬间便沉入水下。

约20分钟后,冷得有些发抖的耿卫浮出水面,在艇上即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此次下水我发现了一根石柱,呈比较规则的方形,还有一些红砂石。原来只发现有青石,而且被挂着的鱼网也没有以前多,遗憾的是仍没有找到1998年那次下水发现的石墙。”

众说纷纭

为全面了解抚仙湖的情况,去年11月25日,记者采访了当地对抚仙湖比较熟悉的老人及居民。

张墅(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史料上最早记载的俞元县是在公元前106年。从历史的考证来看,现在的水位与原来差不多,汉朝时有过灾害,元朝时有过地震,但一直未予记载。我没看到录像,如果真是建筑物,那至少是1000多年前的了。

杨应康(原澄江县文化局局长):抚仙湖现在的位置是由于原来地层的挤压造成的,湖内很可能有个槽,有陡有平。现在湖边有几个村落早在康熙年代就有,当时建在目前的水面下二三米,说明此水位上升不大、下降也不大,最多相差三四米。耿卫的发现可能是一古建筑,发生地震时使附近村落陷进去了。我自己觉得像个码头,那斜坡上石孔内的石钉很可能是拴船用的。

张庆贵(当地老人):湖水曾经把几块石头推上岸来。有一块的一面特别平整光滑,至今仍在湖边,看上去有明显的人工痕迹。站在附近的山上,能看到宽约20米、长有几百米的“石龙”。

吴学艺(当地渔民):我常在抚仙湖打鱼,别人说“石龙”一带常挂网,但为了打到大鱼,我常在那一带下网,有一次我觉得这些石头怪怪的,于是就顺手捞了一块石头上来,放在金银山脚下。那一带没有小石头,原来当地人也捞起来一些做成捕鱼的沟帮,看上去是人工雕琢成的,在水位下降时,能隐约看到四五百平方米的石堆。

专家分析

在耿卫的“水下发现”消息经媒体报道以后,各路相关专家也纷纷出马,为这一发现作考证。据耿卫讲,对他在水中捡到的惟一一块陶片,有关专家看看录像就惊呼:“是东汉的!”

2000年11月27日,记者采访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蒋志龙。他分析,从石块的水下堆积结构、石面情况而言,再加上有关石槽上的迹象来看,应该是人工建筑。原任云南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的邱先充则指出那些石块的堆砌决不是原始的堆垒,从纹理上、组合上、搭配上都说不过去,应该定为“有人工痕迹的水下堆积物”。

据悉,为准确和更加彻底地考证出此次“水下发现”的年代及是不是建筑物一事,云南省不同方面已纷纷组织了部分权威专家对此事进行更深入的考证,相信不久抚仙湖“水下发现”的结果会大白于天下。

再访耿卫

为更加详细地了解“水下发现”的一些情况,2000年11月26日,记者再次采访了耿卫。耿卫首先非常明确地否认了湖底下是小石山,同时强调,连同此次下水,他已下去38次。当他潜到水下25米时,感觉到水下面还有东西,只是石头要比已发现的小一些,另外他还发现有两交叉状的石板,周围的石条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圆形。

耿卫还谈到,在前前后后的针对性潜水中,他发现石头的排列有些规则,即有红砂石、青石和风化石,红砂石在表面,青石在中间,风化石在最里面。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时,耿卫说:“我将继续深入探测,争取找到水下那垛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