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江泽民签署亲俄条约背后的隐患

 2001-08-02 18:5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最近,中俄签署了20年的睦邻友好条约,得到一片喝彩。笔者虽然支持这一条约,心里却没有那种乐观情绪。这个条约让人想起上个世纪日本与苏联签署的类似条约。日本当时虽把苏联视为第二号强敌,但为了解除在太平洋战争中对付美国时的腹背受敌之忧,不得不与传统的共产主义宿敌和好。苏联为了对付西线的德国,也乐得解除远东的隐患。然而,1945年日本在战争中败局已定,把最后的希望放在了正好到期的日苏条约上,企图续签条约,并请苏联当说客,与美国调和,体面终战,被苏方拒绝。随后苏联迅速对日宣战,横扫在满洲的关东军。根据90年代解密的前苏联档案,当时苏军已做好了在日本登陆的准备,若不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迅速结束了战争,战后很可能出现“南日本”、“北日本”的东西德式冷战格局。

如今的中俄条约与当年日苏条约的签署背景,颇有异曲同工之处,说到底,就是两个在国际困境中寻求外交突破的国家,不得不对往日的死敌强做欢颜。当然笔者并不相信20年后俄罗斯会故伎重施,只是想提醒那些欢呼这一外交突破的人:一个高度不稳定的俄罗斯,关键时刻并不那么靠得住。

中俄这次的实质性交易主要有两件:一是价值20亿美元的苏-30MKK型战斗机,一是耗资17亿美元的输油管,据报道这条2400公里长的输油管,在2005年建成后,每年可从西伯利亚输送2000万公□(1亿4700万桶)的石油到中国

俄战机功能令人怀疑

苏-30战斗机,和90年代采购的苏-27一起,当然会大大加强中国空军的战斗力。然而,俄方一直不肯对中方进行关键的技术转让。飞机可以在沈阳组装,但关键部件要长期依赖俄罗斯。更重要的是,这种战斗机一般飞行800小时后就要大修一次,而这种维修也只能在俄罗斯进行。中国空军的命根子,似乎已被捏在人家手里。

更加关键的是,这些飞机究竟有多大神通?美国的媒体为了渲染“中国威胁论”,一直夸大这些飞机的威力;台湾为了向美国能讨到更先进的武器,也乐于强调这些飞机的厉害。中国大陆为了保持对台湾的心理威慑力,当然也要表示对这些飞机的信心。结果,阴差阳错,这些飞机变成了一种皇帝的新衣。

由于美国经常对外用兵,美制飞机都经过实战的考验,苏式飞机则不同。70年代在中东,以苏制米格飞机武装的叙利亚空军同以美制飞机武装的以色列空军交手,数量倍于对手的叙利亚机群几乎全军覆没,而以色列空军完好无损。这次空战曾在苏联内部引起震惊。苏联高层认识到,苏联若与美国打一场常规战争,几乎是必败无疑。这种危机感提高了党内的改革呼声,最终使戈尔巴乔夫上台。

以后的发展人所共知,苏联迅速解体,俄罗斯的国力与科技不断衰落,而美国却一直突飞猛进。很难让人相信,如今俄罗斯的飞机,比苏联70年代的飞机有多大提高,能否与美国21世纪的技术抗衡。

相对于战斗机而言,被大多数媒体忽视的输油管的交易似乎更有战略意义。中国在2010年,将每年需要进口1亿2000万公□石油,相当于韩国目前的进口量;到2020年,这个数字会再翻一倍,50%的石油将依赖进口,超出日本现在的石油进口量!石油从中东运往中国,必经马六甲海峡。也就是说,中国工业的血液,要从新加坡美军基地的眼皮底下经过!为此,中国领导人能睡得着觉吗?在海上油路毫无保障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原油,将可能变成中国的生命线。

一个战斗机,一个石油,使中国大大受制于俄罗斯。如今,俄罗斯已从一超级大国变成了超级病夫。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大国如此受制于一个病夫,至少应让人居安思危了。未来的俄罗斯,无论是亲美的民主派上台,还是仇外反华的极右翼上台,中国都不免要跟着心惊肉跳。

无法代替内政改革

从外交的角度上看,中俄此次签约,对双方都是重大胜利。但这一胜利给中国留下的潜在危机恰恰说明:再高明的外交,也无法代替内政的改革。改革2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早已超出俄罗斯数倍;在中国高校中培养出来的学生,遍布美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成为世界高科技的先锋。然而,中国在军事技术上,甚至无法摆脱对苏联七、八十年代技术的依赖,足以显示出中国改革的局限。

如今中国并非没有钱来吸引在美国的大陆科技精英回国效力。中国缺的是自由的政治制度。近来民族主义情绪虽然在大陆留美学生中猛涨,但不拿“身分”(绿卡或公民)而肯回国的高质量人才,还是凤毛鳞角。说到底,当一个制度能保证个人的权利时,有身价的人才会来;制度如不能保护个人权利,人们一有办法就会离开。80年代中国大兴科技少年班,如今,那些十一、二岁就进了大学、20出头就拿了博士的小天才们,90%在美国。俗话说,借来的拳头打不了人。中国如果不大力推动政治改革,吸引海外一流的中国科技精英回流,发展自己的科技,那么中国的领导人,就永远要为求得20年前的旧技术而对人低声下气,更不要指望这些被人家“留一手”后卖给你的技术有什么了不起的神通。与其如此,何不对内多给自己的人一点尊严?当然,指望短期内让大陆变成自由与法治的社会,有如痴人说梦。所幸的是,中国的主权之下,有了香港这样一个半自由的社会。如果在“一国两制”下,中国能主动推进香港的民主,使香港变成一个更加自由的社会,那么,海外的大陆科技精英,至少可以接受香港的生活方式。中国可以通过香港,获得一流的科技。

在能源问题上,中国更应开阔思路,在考虑未来的发展战略时,看到石油经济的脆弱之处。比如,中国人口密集,本应发展节能的公共交通,并逐渐推动公共交通(包括铁路)私营化的改革。然而近年中国的公共交通的发展与改革严重滞后,片面发展私人车,如此下去,中国能源的对外依赖,更会变本加厉。美国仰仗着足以独霸全球的武力,还觉得外国的油靠不住,于是有了切尼领衔起草的能源计划。中国以如此脆弱的国际地位,难道还不应驻足三思吗?(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