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斗酒詩百篇 古人酒量為甚麽那麼好?(組圖)


古人酒量為甚麽那麼好?(圖片來源:看中國/Winnie Wang)

古人和現代人誰的酒量更好?相信不少人都會說古人更能喝。為甚麽?你看這個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打老虎。在我們的印象裡,古人喝酒要麼論斤,要麼論碗,動不動就是十斤酒,即使用杯子,也是會須一飲三百杯。

那麼根據我們對古人喝酒的印象,自然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現代人的酒量遠不如古人,比如生活中能喝一斤白酒的人就能算得上是高手。

李白斗酒詩百篇,這個斗換算過來大概差不多6000毫升的容量,大約十二瓶一斤裝的白酒。照這麼來看的話,古人的確比現代人更能喝酒。

為甚麽中國人都這麼愛喝酒?

那麼說到喝酒這件事,為甚麽數千年以來,中國人都這麼愛喝酒呢?有句話叫「酒是糧食精,越吃越年輕。」其實在咱們老祖宗看來,酒可不僅是糧食精,還是日月天地的精華。

因為酒剛柔並濟蘊含陰陽之道。你看上去它像水,但只要喝下去,又剛烈如火。所以古人說「酒這東西它是水的樣子,火的性格。」都說水火不相容,但是古人卻在酒裡實現了水與火的中合。

同時它也能讓喝它的人得到中合。例如心情低落的時候,喝酒可以讓人很快變得精神起來,而當你特別興奮,只要喝醉一場,酒又可以讓你萎靡不振。

所以古人為甚麽離不開酒,就是因為它符合中庸之道,講究的是陰陽平衡致中和。


酒量大小,古人和咱們並沒太大區別,只是酒不同而已。(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古代的酒和現代的酒區別在哪兒?

古人的酒和咱們現代的酒有很大區別,因為釀造工藝不同,所以釀出來的度數也是天壤之別。

比如水滸中武松所在的年代是宋代,那麼宋代的時候釀酒還沒有掌握蒸餾工藝,主要是用各種穀物糧食自然發酵而成,酒體和酒糟是混在一起。這種酒度數很低,而且渾濁,所以叫「一壺濁酒喜相逢」水滸傳中有這樣的場景,說客人到了酒家,以後叫店小二篩一壺酒。為甚麽要篩呢?就是因為那個時候的酒都很渾濁。

如果篩網比較細密,篩出來的酒就比較清澈,這叫清酒。這也是日本清酒的起源。但是在當時,一般老百姓的家裡或者街市上的酒館,都是用比較粗的篩網,這樣能夠保留更多的酒液,不至於浪費。過濾出來的酒依舊比較渾濁,所以就叫濁酒。

其實我們現代也有濁酒,就是很多人喜歡喝的甜米酒,用蒸熟的糯米加上酒麴等個三五天以後就變成了又香又甜的米酒,直接喝也可以,用來沖泡雞蛋或者烹飪也非常不錯。

酒量大小 古人和現代人並無太大區別

那麼古人釀的酒這樣的酒度數一般也就三到五度而已。如果想要喝得過癮,那就得論斤算,或者用大碗。而咱們現代的酒採用蒸餾提純以後通常都在五十度左右。可能你喝一小杯就抵得上武松的一大碗。

所以要說酒量大小,其實古人和咱們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酒不同而已。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