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功效有哪些?掌握「三重點」善用天然保健力(組圖)
益生菌可吸附膽固醇且抑制膽固醇生成。(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益生菌除了平衡體內菌叢生態、提升免疫力,益生菌還會吸附腸內的膽固醇,同時降低參與膽固醇合成之酵素(HMG-CoA還原酶)活性,因此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美國肯塔基州大學醫學研究中心的代謝研究小組進行了兩項相關研究:通過每日攝入不同的益生菌酸奶,然後測試服用者的血脂變化。第一項研究是針對含有益生菌(嗜酸乳杆菌)的酸奶,結果顯示,服用者血清中的膽固醇濃度降低了2.4%。在第二項研究中使用了另一種嗜酸乳杆菌株,結果顯示,服用者血清中的膽固醇濃度降低了3.2%;一項雙盲安慰劑控制研究則顯示,服用益生菌(S.thermophilus and Enterococcus faecium)可以降低8%壞膽固醇LDL。
如何善用益生菌的天然保健力?
益生菌的確是好東西,大家對它也不陌生,但實際到藥房一看,A菌、B菌、乳酸菌、龍根菌等琳瑯滿目的菌種,恐怕會把你搞得眼花撩亂;天天喝「多多」?又怕益菌沒補多少,反而補了一堆糖與熱量!到底益生菌該怎麼買?怎麼吃呢?掌握三大重點,你就能輕鬆掌握益生菌的天然保健力。
一、好菌不等於益生菌,購買前請先弄清楚有效「菌種」
想補充益生菌,無論是食物型態的發酵乳,還是方便服用的保健食品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先搞清楚,手上產品到底含什麼菌。所謂益生菌,必須經過雙盲臨床人體試驗,證實能夠耐受消化液、定殖人體腸道、對抗壞菌而且很安全才行。以大家熟悉的發酵乳為例,事實上並非所有乳酸菌都是益生菌;另一個問題是,即使是益生菌,但每種菌的功能不同,如果要針對某些特定效果,你還得吃對菌種才行。
那麼,益生菌到底有那些呢?真正來說,益生菌種類雖多,加上名稱大多冗長,許多產品又常以簡稱代之,才會讓人眼花撩亂;其實,目前常見的益生菌大略可分為乳桿菌(Lactobacillu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與鏈球菌(Streptococcus)三大類,我們常看到的A菌、C菌為乳桿菌,龍根菌、比菲德氏菌則為雙歧桿菌,選購前請務必先了解各菌株的特性,才能獲取最佳的保健效果。
二、幫益生菌準備糧食(益菌生),提升戰鬥力!
維護腸道生態平衡,我們除了派保衛兵(益生菌)進駐外,若想要兵強將盛,當然還得幫士兵準備糧餉補給才行,而「益菌生」就是腸道內益菌士兵們的糧食。
益菌生(Prebiotics),又稱益生素、益生元,主要為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寡糖等醣類物質,能夠被有益菌利用並促進生長,進而產生協同作用,使益生菌的戰力大增。一般來說,益菌生從日常飲食就可獲得,因為食物中膳食纖維和寡糖的來源並不少;不過,由於現代人的生活與飲食講究精緻和美食,再加上生活步調快速緊張,才會導致攝取不足,也因此有些益生菌產品會添加菊糖、果寡糖、木寡糖、難消化性麥芽糊精,這些都是益生菌愛吃的食物,目的就是提供益生菌糧食補給,延長益生菌的活性、提升戰鬥力!
有些人可能會想:「就算沒有糧食(益菌生),但持續不斷引進新兵(益生菌),這樣效果不夠嗎?」坦白說,有時候的確不夠。因為透過外在補充進入腸道的益菌就像外籍傭兵,無法長久駐生於腸內,所以必須時常補充,而益菌生不僅可以增加它們的戰力,還可以增加它們的耐力,延長在腸道內存活時間;簡單說,沒東西吃的益生菌,就像水土不服又餓著肚子的瘦弱傭兵,一般駐防當然可以,但恐怕難以承擔重大戰役。
何況不僅外籍傭兵(透過外在補充的益菌)需要糧食,本國士兵(腸道內原有的益菌)也需要,所以有足夠的糧食(益菌生),自然就有強健的國力(腸道甚至身體健康);事實上,臨床上已有不少研究證實,益生菌加上益菌生具有加乘的保健效果,其中最顯著的研究就是2007年《過敏與臨床免疫學》所發表、一項針對一千兩百二十三名孕婦所做的雙盲安慰劑控制研究,結果發現若媽媽從產前二到四週開始服用益生菌(乳酸桿菌加雙歧桿菌)與益菌生,且寶寶出生後、前六個月也同樣服用益生菌(乳酸桿菌加雙歧桿菌)與益菌生,持續追蹤兩年,發現寶寶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明顯較低,而同樣過程但只服用乳酸桿菌的寶寶,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則與一般寶寶無異。所以要維護腸道健康,除了補充益生菌,同時也要補充益菌生,才能有完整的保健效果。
富有膳食纖維或寡糖的食物有助於益生菌生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三、有助益生菌生長的食物
1、膳食纖維
各種全穀類(如:蕎麥、燕麥、糙米、薏仁、小麥胚芽)、馬鈴薯、芋頭、栗子、杏仁、花生、蒟蒻、海帶、洋菜、橘子、香菇、杏鮑菇、山粉圓。
2、寡糖
番薯、洋蔥、花椰菜(西蘭花)、牛蒡、香蕉、蜂蜜、海苔、海帶。
(本文摘自新自然主義出版社《天然保健品處方箋》,作者:江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