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外交擺明車馬(圖)
川普在競選集會上發表講話(圖片來源: JIM WATSO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1月15日訊】川普(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將會重整外交政策,儘管他自誇自己深不可測、難以捉摸,不過基本路數仍有跡可尋,國際局勢變異在所難免,而首當其衝始終是北京。
川普對選民許下宏願,凡事美國優先,更要「讓美國再次強大(MAGA)」,因此需要兩面開弓。外交上,美國要對準焦點、集中力量對付敵人,並重訂盟友之間合作條件,展現美國主導國際局面的力量。經濟上,對內通過減稅、放寬規管政策,對外則運用貿易關稅、科技禁運等措施,削弱對手,也重振本土產業。
可見川普外交政策有兩大看點,一是政治與經濟考慮並重,不惜以政治手段達成經濟目的,二是分清敵我,分別以不同方法應對,而兩者的目標相同,就是掃除障礙,好讓美國按他所定的方向走,再次強大起來。
視中國對美國構成最大威脅
誰是川普眼中美國的敵人?根據他首次任期的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C.O’Brien)在《外交事務》季刊的總結,基於三個原因,川普政府會將中國視為首敵。首先,川普不滿中國以自由貿易之名,推行不公平貿易之實,因為北京通過政府大量補貼,支持開發及生產製品,甚至偷取美國公司的知識產權,再傾銷各地市場,既使美國的企業利益受損,工人失業,也導致工業製品以至部分必須的藥物過分倚賴中國。
更重要是,川普視中國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在川普眼中,中國通過大量補貼及竊取知識產權,推動不公平貿易,不僅是加強電動車、太陽能、人工智慧、量子運算的優勢,取得經濟利益,更是要顛覆美國作為科技發展創新的全球領導地位。同時,中國模式不僅是自己故步自封的藉口,更是對外耀武揚威寸步不讓的理據,對內如以《國安法》壓制香港人的自由權利,對外如在南海動作頻頻,不斷升高與菲律賓的衝突,美方作為菲律賓軍事聯盟國,不能置身事外。
拜登總統任內,專制國家未見削弱,反而以中國為軸心組成聯盟,就更加挑動川普的神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受到西方國家制裁,以至伊朗被歐美孤立,令俄伊兩國更加倒向北京。加上北韓,四者結成反美的國際聯盟,彼此互相憑靠,在不同地區挑戰美國地位。四者中,中國的國力遠遠拋離其他三者,習近平更有超越美國的鴻圖大略,令美國朝野感到威脅。若川普聽從奧布萊恩的見解,認定習近平是毛澤東以來最危險的領袖,他未來四年只會更不遺餘力重點招呼北京。
對準中國 兩面夾擊
從策略看,川普外交上是個現實主義者,有兩方面都值得北京擔心。首先是外交關係講求實力及注重實效,深信有力量戰勝,才能不用戰爭,換取和平。因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印太策略計畫、售賣軍火給以色列及臺灣、加強菲律賓防禦力量等等,美國都會繼續擔當重任,以達到用武力阻嚇軍事衝突,重現其力可維持各地區穩定的超級大國地位。同時,一切以結果為目標,川普隨時會不擇手段,以貿易關稅和科技禁運等等措施,阻嚇對手不得輕舉妄動,例如他聲言大陸若武力入侵臺灣,便向中國入口製品徵收150%至200%關稅。
現實主義者另一特點是不執著原則,不會弄得自己左支右絀,不會勉強撐下去,而是衡量自己的虛實,集中火力,謹慎部署,發揮最大效果。川普批評拜登任內烽煙四起,美國顧此失彼,無法一面支援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一面應付以色列與伊朗的軍事衝突,還跟中國發展複雜關係,既競爭又合作。相反,他表明上任後首先要盡快結束烏克蘭戰事,並對伊朗恢復「最大壓力」的打擊措施,例如嚴格執行石油禁運,以求恢復中東的穩定局面。
關稅禁運+軍事聯盟 圍堵中國
川普對拜登的批評不一定公允,他要求烏克蘭與俄羅斯停戰也不容易短期內達成,而伊朗石油禁運即使成功,也不等於中東再無戰事,唯一毫無疑問是他對中國的看法清晰不過:基於中國的實力和野心,他早認定為頭號敵人,將會雙管齊下,一面是關稅和禁運,一面是軍備和聯盟,並會盡量縮窄戰線,再集中火力加以圍堵。
不錯,川普不會對盟友提供免費午餐,更直言要他們多付軍費,日後難免引起爭吵。不過,爭吵之餘,盟友之間也得尋求互相接受的方法,應付共同的挑戰。以臺灣為例,面對近年北京加強軍事侵擾行動,除非臺灣人接受「一國兩制」是臺灣的出路,否則只有繼續與美國同行,以提升自衛實力來保障和平,才能撐起這片民主自由的土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