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個網吧(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0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報導)中國國家網信辦近來開始又一輪整治「黑話爛梗」,開展所謂「構建清朗網絡語言生態」的專項行動。前中央黨校教授蔡霞分析了該行動背後的真實意圖,以及為何21世紀的中國會一再進入封建社會,並探討了政府的封鎖措施對社會創新、思想活力及文化傳承的深遠影響,並預見了中國在高壓環境下前景堪憂的未來。
信息封鎖與網路局域化:言論空間的逐步收窄
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全球網際網路,為社會帶來了廣泛的信息流通渠道,拓展了大眾的視野。然而,隨著網絡普及率和影響力不斷提高,網絡的開放性逐漸引起政府的警惕。當局開始把互聯網視作威脅一黨專政的潛在危險因素,採取各種手段對信息流通進行嚴格控制。在此背景下,網信辦多次發起「清朗網絡」專項行動,稱意圖整治網絡環境,實則進一步收緊了對言論的管控。
蔡霞近日在《美國之音-蔡霞有話說》節目中表示,這些行動表面上是出於規範網絡內容的考慮,實質上是對言論空間的擠壓,目的在於壓制不同聲音、隔離言論交流,營造對政府有利的輿論環境。
網信辦每年都會開展不同主題的整治行動,以打擊所謂的「黑話」和「爛梗」為藉口,對社交媒體上的敏感信息進行全面清理。蔡霞指出:「每當清朗行動開始,大量微信賬號和群組都會被封禁。」這種清洗和封禁不僅使普通民眾的聲音被消除,也阻斷了信息交流的渠道,民眾的討論被壓制,社會輿論逐漸被「清理」成了一個由國家監控、監督的「虛擬安靜室」。
這種封鎖手段的主要工具就是「防火牆」,將中國的網絡變成了一個封閉的區域網。國際信息的交流被阻斷,全球的網路社區與中國網際網路隔離開來,使原本開放的網際網路變成了「內網」。這一現象表面上看是為了維護網路秩序,實質上是對信息流通的隔離與控制。蔡霞指出:「這種區域網的存在,使得民眾無法獲得充分的信息,思想也因而受到侷限。」她提到,網絡原本應是促進溝通和創新的工具,而中國政府卻將其變成了維護權力的「電子圍牆」。
扭曲的言論方式:文化表達與思想交流的深度傷害
在嚴厲的言論控制之下,民眾通過網路表達思想和意見的方式變得越來越艱難。蔡霞分析道,政府在高壓政策下迫使民眾使用隱晦的語言表達觀點,民眾通過錯別字、諧音字、拼音縮寫等方式規避審查,以便能夠討論敏感話題。蔡霞提到,這種通過隱晦方式傳達不滿的現象不僅影響了文化的完整表達,還對社會的思維方式帶來了長期的負面效應。例如,網民常將「習」字寫成「刁」,「民主」寫作「皿煮」,這些調侃和隱喻使漢字失去了原有的優雅與邏輯,漢語言文字的豐富性也隨之被削弱。
這種扭曲表達不僅是對文化的損害,也導致了民眾在日常生活中逐漸習慣了「繞彎子」表達的方式。蔡霞指出:「漢字這種美麗的文字系統在審查制度下被扭曲,影響了人們正常的溝通,也削弱了漢字原本的美感。」她表示,民眾為了避開審查和監控而使用隱晦的表達方式,這種方式不僅使得民眾的表達能力降低,也削弱了正常的語言思維方式,長此以往對文化的傳承和社會創新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這種扭曲表達讓人們的思維逐漸被「壓縮」,無法形成流暢的思維邏輯。蔡霞指出:「當人們需要通過不斷轉彎的思維方式來解讀信息時,原有的思想邏輯就會被打斷。」這種情況的長期存在,使得人們的表達能力逐漸下降,思維活力被抑制。蔡霞表示,這種文化現象不僅影響了日常生活,更嚴重的是讓下一代人無法理解當前的文字使用方式,未來幾代人可能會因而失去對漢字和中華文化的正確認知。她認為:「如果這種扭曲表達的現象持續下去,幾十年或幾百年後,我們的後代將難以理解和傳承我們現在的文化。」
在這種言論環境下,民眾的創造力也受到了嚴重影響。蔡霞認為,創新的基礎是自由的思想和開放的表達,但在這種環境下,創新難以萌芽,社會的整體思維能力也將逐漸被削弱。她引用資中岩的話指出:「長此以往,中華民族的思維能力將退化,這對於未來的文化傳承和社會發展都是極大的損失。」
制度桎梏下的中國前景
言論的嚴格管控不僅對個體表達造成了限制,更深刻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創新能力和文化繁榮。蔡霞指出,創新的核心是開放和自由的思維,但在中國現行的制度下,創新不僅無法實現,還在逐步倒退。蔡霞強調,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活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都源於個體的自由和自主性。她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西莫格魯的觀點指出:「極權國家的制度結構使得創新動力被剝奪,自由和開放的社會結構才是創新的真正源泉。」
在自由國家中,個體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受到尊重,而在極權體制下,民眾的言論和思想被壓制,創新的土壤因缺乏多樣性和開放性而貧瘠。蔡霞進一步指出,中國現行的制度模式是「汲取型」模式,這意味著權力機構在發展中不斷從個體和社會中「汲取」資源,而不是激勵個體創新和創造力。在這種環境中,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蔡霞表示:「科技創新應當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但在中國,這種動力因制度限制被逐步壓制。」
蔡霞還提到,中國當下的科技成果和社會進步未能如預期般推進,其根源就在於體制對民眾的創造力產生了阻礙。她指出,創新是社會的生命力所在,而中國在高壓政策下的創新力難以真正得到釋放。這一現象不僅對當前的經濟發展構成威脅,也對中國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產生了深遠影響。蔡霞表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中國的創新與世界的進步脫節,將嚴重影響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和未來的發展潛力。」
她認為,當前的高壓政策不僅阻礙了社會的進步,更對中國的未來發展構成了重大隱患。在全球信息化、科技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共的封鎖政策可能使其與世界脫節,不利於國內的經濟和社會進步。蔡霞指出,如果這種環境持續存在,中國將難以維持長期的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未來的發展潛力將被大大削弱。她表示:「只有在開放和包容的環境中,社會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釋放。中國若要實現持久發展,必須解除對言論的嚴格限制,激勵個體的自由表達和社會的創新活力。」
蔡霞的分析揭示了當前中國網絡言論受限的嚴峻現實。網絡本應是一個促進全球交流的空間,但中共卻將其變成了一個封閉的區域網。高壓政策不僅壓制了社會的創新能力,還對文化傳承和思維能力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在全球化的今天,社會的創新力和文化表達力需要自由的土壤才能得到發展,而高壓政策下的言論控制卻使得這些基本需求無法實現。
蔡霞強調,言論自由不僅是個體的權利,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支柱。封鎖言論的政策不僅損害了個體的表達權,也削弱了社會的創新力和思想活力。她指出,如果中國繼續實施這種高壓政策,未來的社會發展將面臨巨大的風險。唯有尊重言論自由,鼓勵思想開放,才能推動社會創新,中國才有希望。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