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敢攻台灣?一場戰爭即可摧毀中共(組圖)
習近平和普丁會面。(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SERGEI GUNEYEV)
中共建政75來任期最長的國家主席習近平修憲打破「任期制」限制之後,被認為可能終身執政。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面曾讓習近平穿上龍袍,有人說習像要大一統的秦始皇、也有人說他像「越勤政越亡國」的崇禎帝。不過,在耶魯大學教授、歷史學家文安立(Odd Arne Westad)的眼中,習近平更像是乾隆執政晚期,或一戰爆發前的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 II)。
文安立教授長期研究中國的現代化,著有《躁動的帝國:從乾隆到鄧小平的中國與世界》(Restless Empire:China and the World Since 1750)。他在耶魯大學接受美國之音《縱深視角》專訪,解構北京「百年國恥」的迷思,揭開中共為何能夠超越蘇共、維持政權75年的歷史真相,同時也回答了一個歷史叩問:「假如沒有共產黨,今日的中國會是什麼模樣?」
中共建政只是歷史偶然
中共建政75週年之際,進入第三個任期的習近平稱「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並強調「只有馬克思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引領中國走向富強。」歷史學家文安立認為這與事實不符,他說,「儘管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內戰中取勝,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歷史可能性,也不能簡單地視為唯一合理或必然的結局。」
文安立指出,其他有能力的領導者和政治勢力曾經同樣有機會領導中國,在某些方面可能會為中國帶來不遜於共產黨的成就。儘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或「只有中國共產黨能使中國脫離貧困走向富強,」這樣的說法存在於中共的宣傳話語和民間,但是從歷史發展的多樣性和可能性來看,這種觀點其實是對歷史的誤解。
中共執政的歷史真相
中共建政以來曾面臨多次危機,包括文革和1989年天安門事件,為何能超越蘇共執政長達75年?文安立教授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在權力受到挑戰時願意對本國人民使用武力,同時展現出極大的靈活性。」
文安立進一步解釋,在經濟管理和社會建構等核心議題方面,中共的政策立場在不同年代迥異。建政初期1950年代是根據前蘇聯的模式重建中國,後來與蘇聯徹底決裂,進入「文化大革命」時期,幾乎顛覆了之前的一切。而60年代的主張到了80年代又不再是真理。這種「極端的靈活性」使中共能夠在不同歷史階段適應新環境從而延續政權。
文安立強調,這種彈性或許可以為中共續命,但頻繁的政策變動使得中國人民動盪,其適應過程並不容易。而且,當中共認為權力受到威脅,它很可能會再次對人民動用武力,歷史上也出現類似例子。雖然這並非中共獨有的現象,但無疑是其能長期執政的特質之一。
中國的富強不能歸功中共?
中共建政75年時除了強調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之外,也以各種數據宣傳其經濟奇蹟,但是文安立教授指出,中國目前取得的大多數的成功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時期,這段時期中共的確發揮了積極作用,尤其是在經濟發展上不再阻礙人民,接受市場經濟,並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和公共衛生。
然而文安立認為,儘管是中共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這些變化,但過去幾代人的成功還是主要來自中國人民自身:他們抓住新的機遇,按照自己的意願建立起理想的生活和社會。這與文化大革命時期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中共做的僅是不再擋人民的路而已。
歷史學家文安立:假如沒有共產黨今日的中國會是什麼模樣?(圖片來源:美國之音)
歷史沒有假如災難或可避免
如果中共沒有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今日的中國可能會是什麼模樣?文安立認為假設的問題難以回答,但中國可能得以避免20世紀末最重大的一些災難,例如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他很難想像當時中國內戰中的其他領導者若取得勝利會把國家推進如此深重的災難。
文安立教授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中國或許會與如韓國在內的其他東亞發展中的社會更為相似。他認為中共常常強調只有它才能使中國富強,但這其實是無稽之談。中國人民曾經有其他的選擇,也曾經有一些領導人可能帶領中國走向一個較不專制、壓迫和暴力的道路。因此,中共的統治並不是中國唯一的可能結局。
文安立教授並提到,臺灣的對照經驗顯示雖然這條路並不容易,臺灣模式也看不見得能在中國大陸複製,但內戰後到了臺灣的國民黨最終放棄專制,走向更加多元和民主的道路,而中國共產黨則剝奪了中國人民這樣的機會。
解構「百年國恥」
文安立教授也在專訪中解構中共的「百年國恥」。從歷史學家的角度看來,他認為這更像是中共為了強化民族主義和意識形態的「政治建構」。文安立指出,中國歷史上長期與外部世界互動,19世紀的衝突並不能單純視為中國的屈辱。雖然日本和西方對中國的侵略確實存在,但並非持續的「百年國恥」。
他以二戰時中國與西方結成抗日同盟為例,說明「百年國恥」並不符合事實。他認為中共強調此說法是為了塑造一種敘事,聲稱只有共產黨才能拯救中國。儘管歷史事實反駁了中共的敘事,但是他擔心許多中國人相信這段「屈辱」,預示著某一段中國歷史將被改寫,用以達到中國共產黨維持政權的目的。
煽動民族主義「騎虎難下」
針對中共用「百年國恥」建構出的「中國夢」、民族主義與「戰狼外交」,文安立引用毛澤東的話提出警告。毛澤東說:「提出民族主義、或是建立民族主義,就像是『騎在老虎背上,只要你能抓住老虎的耳朵就沒問題。只要不摔下來,民族主義可以服膺政治目的,但如果你從虎背上摔下來,它(民族主義)就會把你生吞活剝」。
文安立指出,中共現在藉由「百年國恥」煽動民族主義可能導致未來不利於中共的後果,並有可能使習近平繼續長期執政,甚至成為終身獨裁。
習近平與乾隆和勃列日涅夫的比較
長期研究中國歷史的文安立教授指出,習近平身上具有許多中國古代帝王和其他國家統治者的特質。他認為,如果要在中國歷史上找到與習近平相似的皇帝,乾隆是適當的比較對象。乾隆統治時間長達60年,退位後仍在幕後掌控。隨著年齡增長,乾隆在統治後期面臨困難。文安立教授表示,儘管習近平與乾隆勤政,但一位領導者的能力有限,長期執政可能導致疲憊和自負,認為自己永遠不會犯錯。從而使國家陷入停滯,每況日下。
此外,文安立也認為習近平的領導風格也讓人聯想到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兩者都以維穩為優先,逐漸走向專制,並在黨內接受發展,卻提不出新的發展計畫,「這是領導人統治時間太長時會出現的問題」,文安立說。
文安立以乾隆與勃列日涅夫與習近平對照,對中國的未來感到擔憂,他說:「統治時間過長的領導人,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用人的圈子越來越窄,國家事務停在原地打轉,這是我對中國未來最感到憂懼之處。
習近平與威廉二世的比較
文安立也在最近《外交事務》期刊發表的文章《夢遊般走向戰爭》(Sleepwalking toward War)中比較了習近平對普丁的支持與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 II)對奧匈帝國的支持。他認為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不僅在於他們的狂妄和恐懼,還有他們的背景、海軍野心和性格。文安立指出,威廉二世和習近平都與父親和家人的關係不佳,這種成長背景使他們有強烈的證明自我的需求,上任之後極力證明自己才是真正的掌權者。而兩人的危機處理能力也都可能使國家陷入更深的危機。
文安立認為一戰的爆發並不是由於德國的侵略,而是因為德國願意支持奧匈帝國,導致戰爭蔓延。同樣,中國(共)在烏克蘭戰爭中支持俄羅斯並非出於國家利益,而是因為它認為必須支持與美國衝突的俄羅斯。文安立教授指出,中國(共)支持俄羅斯是基於短期利益,但可能付出巨大的長遠代價。
文安立強調,當前的局勢與1914年一戰爆發前有相似之處。因此人們必須認真看待並考慮全球盟友如何合作建立平衡,避免衝突加劇。
2024年5月28日,台灣總統賴清德在花蓮空軍基地對軍事人員發表講話。 (圖片來源: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的未來經濟是關鍵
文安立教授認為經濟是影響中國未來的關鍵。如果嚴重下滑,內部動盪和黨內鎮壓都可能加劇。他認為當前領導層雖然意識到改善經濟的必要性,但出於對失去控制的恐懼,他不願意採取有效措施。這種老化的領導階層對危機的認知與自保意圖,構成了一個不利的局面。
文安立不認為習近平繼續擔任領導人將會推行中國經濟改革。未來只有兩個方向:是經濟危機加深?還是中共改變方向?如果危機變得非常嚴重,這個政權能否以現在的形式生存下去就是問題。
避免美中關係如「夢遊般走向戰爭」
文安立認為美中雙方仍有解決衝突的空間,但需要更多努力。他強調開放直接的溝通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以避免衝突。歷史上,個人領導者的決策可能成為引發戰爭的導火線。
文安立對臺海局勢、朝鮮政權崩潰、南海問題及中印關係等引爆點也感到擔憂,他並警告,美中衝突將是人類的一場災難,呼籲兩國避免如夢遊般地走向戰爭。
中(共)國的未來只需要一場戰爭就能摧毀
文安立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從更廣泛的戰略角度穩定美中關係,這需要雙方加深理解彼此的戰略目標並增加交流。文安立說,中國若盼望在全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那麽他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一場毀滅性的戰爭。
如果中方相信未來屬於他們,繼續延續目前的錯誤將是最糟糕的選擇,因為這可能摧毀他們的未來,影響好幾代人的生活。文安立再次呼籲儘管人們通常不願思考戰爭,但歷史教訓表明,局勢有時會迅速失控,領導者必須採取預防措施,努力防止大國戰爭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