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滿足便不會受到侮辱(圖)


老子骑青牛图。(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國立故宮博物院)

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文獻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淮南子》於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為讀者介紹《淮南子》中《道應》篇的部分內容。

【原文】老子曰:「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一曰:知足不辱。

[大意]老子說:「置自身於最後,結果反而能占先;置自身於度外,結果反而能安存。這不正是由於他沒有私心?所以能成就他的私心。」換一種說法是:「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侮辱。」

【原文】老子曰:「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

[大意]老子說:「尊貴必以賤卑為根本,高大必以低下為基礎。」

【原文】老子曰:「從事於道者,同於道。」

[大意]老子說:「從事於道的,便同於道。」

(一)公儀休知足不辱

公儀休擔任魯國的國相,非常喜歡吃魚。全魯國的人都向他獻魚,公儀休一律謝絕不收。他的弟子勸他說:「先生你喜歡吃魚,又不接受別人送的魚,為什麼呢?」公儀休回答說:「正因為喜歡吃魚,所以才不接受別人送的魚。如果你收下了別人送的魚,就有可能被君王罷免相位,這樣反倒吃不到官府供給的魚;不接受別人獻的魚,也就保著了相位,反倒能長期吃到官府提供的魚。」這位公儀休真算是懂得為人也為己的人。所以老子說:「置自身於最後,結果反而能占先;置自身於度外,結果反而能安存。這不正是由於他沒有私心?所以能成就他的私心。」換一種說法是:「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侮辱。」

註:公儀休,又作公孫儀,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博士。由於才學優異做了魯國宰相。因為清正廉潔而不收禮物、遵紀守法被流傳後世。且教導的學生都很有名。

(二)孫叔敖智答狐丘老人

狐丘的一位老人對孫叔敖說:「人有三件容易招怨恨的事情,你知道嗎?」孫叔敖說:「哪三件?」老人回答說:「爵位高了,士人就會嫉妒他;官做大了,君王便會嫌惡他;俸祿豐厚了,怨恨就會找上門來。」孫叔敖說:「我爵位越高,我的態度越卑恭;我官做得越大,我的心欲越小;我的俸祿越豐厚,我的佈施越廣泛。我用這種方法來避免三方面怨恨,你看可以嗎?」所以老子說:「尊貴必以賤卑為根本,高大必以低下為基礎。」

註:孫叔敖,楚國名相,春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孫叔敖不但政治業績突出,還在發展社會經濟方面做出了貢獻,其還是傑出的軍事家。

(三)楚國工匠從事於道

楚國的大司馬有位捶制鉤的工匠,年紀已經八十歲了,可是製造出來的鉤仍然鋒芒銳利。大司馬問他:「你是有技藝呢?還是有別的道術呢?」老工匠回答說:「我是堅守著一種信念的。我從二十歲起就喜歡上捶制鉤了,這樣,我對別的事物均不關心,除了鉤我什麼都不留意。」所以這位工匠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捶制鉤上來,這樣也就能長期管用,何況又把握了無論什麼都管用的道,那麼什麼事情不能從「道」那裡得到幫助?所以老子說:「從事於道的,便同於道。」

(待續)

本文留言

作者秦山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