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每天花許多時間在社群媒體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社群媒體中的各種圖文影音為了吸引眼球,總是充滿各種挑戰極限或者異於常人邏輯的片段,可能有滿浴缸的泡麵、一次喝10罐養樂多飲料再來吐的奇特舉動等,年輕人為了有趣,紛紛跟風效仿。其中又以「抖音」(TikTok)的挑戰活動造成多起死亡或送醫事件而引發國際關注:
英國一名11歲男童在追風TikTok上的「吸噴劑」(chroming)挑戰時,因為吸入有毒揮發氣體,導致心臟驟停,搶救無效死亡。
澳大利亞一名13歲的女孩也因參與「吸噴劑」挑戰,心臟驟停8天後不幸去世。
阿根廷一名12歲女童,在家直播TikTok最新挑戰活動,結果不幸意外身亡,事後家屬表示女童是遭同學霸凌,被強迫進行危險挑戰。
美國一名14歲少年參加TikTok「死神辣椒挑戰」(One Chip Challenge)後送醫不治,最新驗屍報告顯示,其死因是因為攝入了大量的辣椒提取物。
德國一名15歲少年因與另一名6歲男童挑戰TikTok死亡遊戲「昏迷挑戰」(Blackout Challenge)後,擔心被男童告訴家長,少年狠心殺害男童。
美國阿拉巴馬州2023年出現許多TikTok「跳船挑戰」(Boatjumping)的挑戰者,挑戰者從高速行駛的船上跳到海中,半年內造成4人扭斷脖子,當場身亡。其中一位死者是位父親,他的妻子和小孩也在現場拍攝,最後目睹了死亡瞬間。
篩選接受的資訊
英文有句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人如其食」,我們吃了甚麼,食物給予的營養或熱量,會反應在身體與樣貌上。其實我們看了甚麼內容,也在形塑個人的氣質與思想,即便一開始外貌的改變不明顯,但是談吐便會顯露一個人平時的所思所想與所學。看似沒有立即傷害的短影音,正在對我們的大腦產生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平時我們要慎選吃進去的食物,同時也要篩選觀看的影音或圖文。
短影音和社群媒體對大腦的影響
注意力散漫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有64%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社群媒體對自己的生活有負面的影響。短影音的快節奏和不斷變化的內容會導致我們的注意力變得越來越分散。一項研究顯示,經常使用短視頻的人更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
多巴胺成癮
每次刷到有趣的視頻時,我們的大腦都會釋放多巴胺。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暨成癮醫學教授安娜·蘭布克醫師(Dr.Anna Lembke)指出,這種「獎勵」機制與賭博成癮有相似之處,會讓我們不斷地想要獲得更多刺激。
記憶力下降
快速切換的內容不利於大腦形成深層次的記憶。研究發現,頻繁觀看社交媒體的情況與記憶力衰退有關,另外一組針對青少年的研究證實觀看社交媒體會對短期記憶產生負面影響。
優化觀看內容,篩選使用的社群軟體。(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改善過度使用社群媒體的方法
設置使用時限
使用手機限制屏幕使用時間,設定每日短視頻使用時限,建議不超過1小時。可以將時間分散,如早晚各30分鐘,避免一次長時間使用。
培養新興趣增加社交互動
嘗試每週至少安排3次「離線」活動,如閱讀、繪畫或運動。加入相關社團或課程,每週安排至少一次面對面的社交活動,增加堅持的動力。
正念練習增加專注度
訓練增加專注度,嘗試「番茄工作法」,在工作間隙進行2~3分鐘的深呼吸練習或安排正念冥想,從每天5分鐘開始練習。
創建「無手機」時間
購買一個物理鬧鐘,避免使用手機作為起床工具,同時設定固定的「無手機」時段,如用餐時或睡前1~2小時,在「無手機」時間內,將手機放在視線之外的地方。
優化內容篩選使用軟體
平時可以主動關注教育類、知識類帳號,提高信息質量,定期清理關注列表,刪除無意義或負面內容,善用使用平臺的「不感興趣」功能,調整推薦算法。最重要的是,慎選使用的社群軟體,不同的軟體偏好推薦的內容不同,讓小孩使用的軟體需要協助屏蔽不適當的內容,或者使用近期新興的乾淨世界影音圖文社交平臺,從源頭就做好把關。
社群軟體和短影音並非沒有益處,關鍵在於保持平衡,有意識地控制使用習慣。如果覺得無法改變總是滑手機看社群軟體的習慣,可以試著關閉訊息提醒,或者卸載相關軟體,讓自己感受沒有使用社群軟體的清靜。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