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背後的深層心理邏輯(圖)


不要把價值建立在外在的人際關係和他人的評價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生活中我們常會討好別人,比如討好領導客戶,男的討好女神,女的討好男神,通過討好說不定對方腦袋一熱,我們就能升職加薪,娶得美人歸等。雖然這種美夢做起來很開心,但是討好這種行為是讓人不舒服的。因為討好意味著放棄自尊,甚至放棄部分自我來取悅別人。

世界很多事情並不是明碼標價,你想買就能買到的,不是說領導或女神,討好了就一定有結果,一旦發現討好起不到任何作用,大部分人會停止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行為,所以歸納一下,討好本質上是一種交易,是希望通過提供情緒價值達成自己的目的。

我們也不難發現,周圍有些人能長時間不計回報地討好所有人,他們沒有脾氣,從不拒絕,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從遠處看他們像一道聖潔的光,用大愛來感化世人,但是有光就有陰影,深入瞭解後就會發現她們精神內耗,自我攻擊程度遠遠超過一般人,有的所謂善人甚至非常危險。下面我們就討論一下這種不合常理的討好行為有著怎樣的心理機制。

人類的心理機制像大海裡的魚一樣豐富多彩,有的色彩鮮艷,有的線條流暢,但是深海裡的魚長得都很醜,對於這個現象有一個解釋,就是深海沒有陽光,醜點也沒關係,反正沒人看,但是更可能的是長得醜可以適應深海巨大的水壓、無光的黑暗和資源的匱乏。那是為了適應生存環境不得不做出的犧牲,心理機制也像深海裡的魚一樣,不得不進化成某種形狀來適應生存環境。一旦離開原有的環境,就像被打撈上來的深海裡的魚,原來幫他們適合惡劣生存環境的心理機制在正常社會反而帶來巨大的不適應。這也包括了我們今天要說的討好心理。

那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容易造就討好心理呢?小到家庭,大到社會,不安全的生存環境專門生產討好型人格。本來父母撫養孩子是應該的,但有些家庭並不如此,小孩自製力差,需要大人督促他們學習,但是有的父母為了達到目的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樣做我們就不喜歡你了,孩子就簡單地把某件事和父母的愛聯繫在一起。

這個問題也不是很大,因為很多事是可以量化的,目的是明確的,孩子明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最可怕的是沒有標準,有的父母就是喜怒無常,孩子永遠也不知道父母的暴怒是自己哪件事沒做好。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這個意思吧。孩子在獨立生存前必須在這種惡劣環境下找到出路,其中一個做法就是討好父母,他們要時刻審查自己,向內尋找,看看自己有沒有犯錯而讓父母不高興,時刻小心翼翼地觀察父母顏色,因為家裡發生如何衝突,最後矛盾都會指向自己。

在這種家庭裡,孩子就是父母宣泄情緒的垃圾桶,減壓的人肉沙袋。長此以往,誠惶誠恐就融入孩子的每一根神經,即使走向社會實現經濟獨立,每當和人發生不快,他們都會條件反射似的向內尋找,把一切錯誤都歸咎於自己。

他們也不敢拒絕任何人,那是因為他們成長的環境是不存在拒絕這個選項的。小時候若拒絕則意味著被拋棄,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被拋棄就是一條死路,所以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人對於安全感和被愛超過一般人的渴望。撥開一個討好者,你會發現裡面住著一個瑟瑟發抖的孩子,為了生存,他們只能把自己扭曲成深海裡的魚,所以多年後他們伸出頭呼吸到大海上空的空氣,對於自由是非常不適應的。

培養討好型人格的另一個環境就是等級森嚴的社會,比如中國大陸那種。看到這裡也許有人說哪個社會沒有等級啊,我的老闆哪天看我不順眼就讓我滾蛋了,我怎麼努力都不會成為像我老闆那樣的人。這個確實沒錯,每個社會都有等級,但是和大陸的等級社會還是不一樣的。

一般來說,一家公司裡佔股最大的人等級最高,股份說白了就是錢,在一個用錢衡量的體系中一般不會存在等級森嚴,為什麼呢?因為金錢本身需要流動,而流動就會帶來變化。除非這個錢可以變成其他什麼玩意兒。那麼什麼樣的社會等級森嚴呢?以權力和暴力為尊的體系,因為權力和暴力天然排斥流動,上位者對於下位者往往有著生殺予奪的權力,就像土匪對於村民,殺與不殺只在一念之間。

如果處於這樣的社會,討不討好就不再是選擇,而是一種生存手段,整個社會還會形成一種鼓勵討好,打擊不討好的風氣。雖然隨著發展,中國大陸的這種討好沒有那麼赤裸裸了,但這種觀念依然瀰漫在頭腦中。

中國人之間愛比較,然後決定是給對方跪下呢還是讓對方給自己跪下。他們平時也愛炫耀自己認識誰,意思就是他不好惹。最常見的就是家裡的長輩們的叮囑,在外要聽領導的話,雖然受委屈,領導也有領導的難處。這種對上討好,對上向內尋找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當整個社會處於這種氛圍中,個體想要獨善其身則需要強大的心理力量,甚至忍受現實和內心激烈衝突所帶來的痛苦。

說完了培養討好人格的兩大環境,我們再分析一下深層原因,為什麼理智上知道討好不可取,但有討好習慣的人依然無法改變呢?根本的原因在於把一切價值都建立在外在的人際關係上,他們的安全感來自人際關係的維繫,他們的價值感來自他人的評價,他們的一切心理能量都取決於外界,所以必須小心翼翼討好外界。

要解決討好型人格缺陷不在於學習拒絕別人的技巧,而是怎麼填補內心的空缺。我們要學會獨處,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思考,遠離沒有意義的社交,同時重新審視自己的人際關係,改變自己隨便接納別人和交淺言深的習慣,不要像溺水的人抓救命稻草一樣總是無條件信任別人,企圖從別人那裡獲得心理能量。嘗試去疏遠那些總想榨取你的人,在心裏劃一個遠近親疏的關係網路,不要幻想跟每個人都好到蜜裡調油,這個根本就不現實。

很多人說討好的人都很善良,所以人善被人欺,這個社會太壞了。其實討好不是善良,因為討好不是自由意志瞭解社會規律後的主動選擇,討好是為了生存,為了隱蔽地向別人索取認可和獲取心理能量而不得不披上的一層善良的外衣。討好是一種含著期待回報的偽裝善良。

小時候沒有獲得父母無條件的愛是一種遺憾,但長大後我們每個人都更不可能得到別人無條件的愛,與其去追求別人的關愛,不如把關注轉移到自己身上,把討好他人的精力來討好自己,過不了多久就能成長到不需要討好別人了。

本文留言

作者千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