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台灣超市中正在售賣的芒果。(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4年9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中共當局宣布25日起停止執行對原產臺灣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政策,對此,農業部18日晚間表示,損失有限且可控,將持續開拓中國以外的高消費市場。
美國之音報導,中共財政部18日晚間宣布,將從9月25日起「停止執行對原產於臺灣地區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征進口關稅政策」,其相關農產品進口關稅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中共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聲稱,這是由於「賴清德當局上臺以來,堅持『台獨』立場,升高兩岸敵意對抗」,他並批評臺灣當局阻礙兩岸交流合作,至今仍單方面限制大陸1000多項農產品輸入。
臺灣的陸委會針對中共的公告回應表示,「中共再次對我經濟脅迫,傷害兩岸農漁民利益,只會造成臺灣農漁民及民眾反感」。此舉無助兩岸關係長遠發展,而陸方因政治理由,以經濟措施對臺進行施壓恐嚇的政治操作,也無助維護兩岸關係。
陸委會聲明指出,中共最近一連串作為顯然是將貿易當做武器,把所有優惠措施用成脅迫工具,而這也是政府一再提醒不能依賴中共所謂「善意」的原因,事實證明,中共所有「善意」都有政治目的,更可隨時取消。
臺灣經貿辦當天也發布新聞稿指出,非常遺憾中共在中秋節後,突然宣布終止上述34項農產品免稅待遇。上述產品未來若恢復正常稅率後,臺灣約須支付107萬美元關稅,不過政府早有掌握中共持續的經濟脅迫作為,也會即時協助受影響的農漁民。
經貿辦呼籲,兩岸都是WTO會員,更是全球經貿體系的重要成員,理應秉持負責任的態度,在WTO架構與規範下,就彼此關切的經貿議題進行協商,尋求解決方案。
臺灣農業部也發出聲明表示,中共商務部於2005年8月1日開始,正式對原產臺灣的15種水果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之後又於2007年對原產臺灣的11種蔬菜和8種水產品實施進口零關稅,當時農業部已表明中共可能隨時片面取消,所幸近幾年臺灣已持續拓展高端市場,初步評估損失有限,影響可控。
農業部指出,根據統計,臺灣農產品2023年輸往中國5億美元,其中34種蔬菜水果產品輸往中國736萬美元,若需支付關稅的話,則約107萬美元,不過中方早已片面暫停臺灣鳳梨、芒果及蓮霧進口,因此輸銷中國享零關稅優惠項目已少,且中國實施進境食品註冊制度,影響臺灣業者輸銷中國註冊,實際上中國早已片面採取非關稅貿易障礙措施影響臺灣農產品出口。
農業部表示,臺灣蔬果輸中國大陸除關稅外,也面臨運銷成本高、通關時間長、大陸內地加值稅仍偏高,以及仿冒臺灣水果及低價水果等競爭問題,且常有面臨貿易付款及品質等爭議無法立即解決等外部成本。
近幾年,農業部針對臺灣水果外銷分散市場,開拓中國以外高消費市場,包括2020年鳳梨鮮果輸澳洲,今年鳳梨輸銷紐西蘭,紅肉紅龍果輸日本等。農業部強調,臺灣農產品在2020年外銷中國以外市場達38.94億美元,2023年時已達43.9億美元,未來也將提升臺灣農漁產品海外知名度,力抗關稅壁壘。
央廣新聞報導稱,針對中共突然宣布取消臺灣農產品免稅待遇的舉措,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受訪時批評,中共將農漁產品作為政治操作的工具。中共再度以商逼政,無視國際經貿規約,也無視台海長期以來經貿交流的相關協議,片面推翻、犧牲農漁民權益。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強調,當臺灣農產品對中國外銷市場依賴降低,中共製裁的力道就不夠大,但他也提到,現在反而擔心會出現對中國經濟依賴的立法或措施出現。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蔡易餘指出,臺灣農民其實很清楚,中國市場是一個不穩定的市場,因為中共往往用政治打壓經濟,因此從這件事情來看,中共以商逼政又來一次。另外,農業部這幾年積極強化農產品外銷,而從產地到外銷,中間的冷鏈不能中斷,農業部應努力推動,也要協助農民打出中國以外的國際市場。
國民黨則表示,所有國際農產交流合作,要能良性循環,首先要有善意的往來交流,其次就是要平等互惠。國民黨呼籲北京政府,對於關稅禁止的標準需有合理依據與要求,應當苦民所苦,以兩岸人民福祉為重,共同維護兩岸和平。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