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債搶購潮背後的政治信號 央行因此難堪(圖)


官媒稱投資者瘋搶國債是做空經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8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因缺少安全的投資標的造成國債搶購潮,價格上漲、收益率下跌,背後的信號令人擔憂,並令當局感到難堪。中國證券監管部門已下令扼制對國債的瘋狂購買,中國央行主管媒體此前還發文稱,投資者瘋搶國債是做空經濟。

中國國債搶購潮

港臺時間8月29日下午5時,中國央行網站發布消息稱,當天,央行以數量招標方式進行了公開市場業務現券買斷交易,從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買入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特別國債。

公告稱,2024年到期續作特別國債第一期、第二期期限分別為10年、15年,發行面值分別為3000億元、1000億元,票面利率分別為2.17%、2.25%。兩期國債上市日和起息日為8月29日。

最近幾週,債券交易員紛紛湧入被視為避風港的中國國債市場,掀起一場史詩級的購買狂潮,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價格反向波動)推至歷史新低。上週,10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降幅縮小,穩定在2.15%,略高於歷史低點。8月28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2.17%。8月29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2.17%。

負責管理和維護金融穩定的中國央行對此做出不同尋常的回應:停止購買這些債券。但是,購買狂潮並未隨之告終。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中國央行對較低的債券收益率的焦慮令人費解。因為較低的長期借貸成本正是各國央行在尋求刺激經濟增長和推高通脹時通常會開出的藥方,而中國正需要這兩樣東西。這對家庭、企業和政府來說都是如此。低債券收益率使政府借貸成本降低,從而降低有利於經濟增長的財政擴張的成本。

《華爾街日報》8月28日報導指出,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負責中國經濟研究的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中國央行抑制債券漲勢的動機主要是政治性的。他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曾表示,中國央行應該買賣國債,而中國央行正響應這一指示。儘管中國經濟可能需要更多支持,但長期收益率低企意味著經濟疲軟的程度讓中國政府感到難堪。

「從政治上講,他們不喜歡其中蘊含的信號,」他說。

一些令人不安地因素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其中,包括人們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減弱,以及在樓市和股市雙雙受挫的情況下,中國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投資選擇。經濟學家認為,正是這些因素助長了對中國國債的需求。

經濟學家們懷疑,造成中國有關部門不滿的真正原因在於國債炒作背後所傳遞的信息:對中國經濟增長缺乏信心,這與政府宣揚的中國經濟必將持續騰飛的樂觀看法相悖。

經濟學家們表示,更糟糕的是,這種悲觀看法一旦形成就難以扭轉,會削弱消費者的支出意願,導致他們更願意儲蓄,還會打擊企業的招聘和投資熱情。

目前,中國消費者信心低迷,民間投資疲弱不堪。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漲幅接近於零,表明支出不振,工業產能過剩。經濟學家們表示,中國央行試圖通過抑制長期債券收益率下跌來消除圍繞中國經濟的通縮擔憂,不過他們強調,這種微調無法取代增加政府支出和其他促增長措施。

瑞聯銀行(Union Bancaire Privee)高級亞洲經濟學家Carlos Casanova表示:「(中國)現在要努力避免陷入日本式的‘失去的十年’。」

報導指出,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部分中小型地區銀行的債券投資組合不斷膨脹,當利率最終上升時,這些銀行可能會損失慘重,進而引發銀行業危機。相似的一幕去年已在美國上演,隨著利率不斷上升、債券持倉價值縮水,矽谷銀行遭遇擠兌潮,最終倒閉。根據中國一些中小型城市級商業銀行的半年報,國債投資收益目前為這些銀行貢獻了很大一部分利潤。例如,江蘇昆山農村商業銀行的年報顯示,到2023年底,該行國債投資從2022年底的29億美元增至53億美元。

監管部門下令扼制對國債瘋狂購買

據路透社8月9日獨家報導,三名知情人士表示,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已下令部分券商檢查其債券交易活動,以遏制對國債的瘋狂購買。

知情人士稱,這些券商均為國內券商,已被告知對其債券交易業務的所有部分進行合規檢查。

受到曠日持久的房地產危機困擾的中國經濟搖搖欲墜,導致投資者紛紛逃離動盪的股市,而銀行業也繼續降低存款利率。這促使投資者——從大型銀行、保險公司、共同基金再到農村金融機構,紛紛湧入債券市場。

中國央行一再警告不要魯莽的購買債券,擔心潛在的泡沫可能最終導致矽谷銀行式的危機。

消息人士稱,中國證監會也採取了其它冷卻債券市場漲勢的措施,其中包括要求主要共同基金公司將其新債券基金的期限限制為兩年。消息人士還稱,中國央行已要求一些金融機構報告其長期國債頭寸的每日變化。

行業交易數據顯示,本週大型國有銀行出售了大量國債,市場參與者表示此舉旨在幫助推高收益率。

一位瞭解中國證監會最新指示的消息人士表示,監管機構正在「全力打擊債券市場的不當行為」。

消息人士稱,部分合規檢查涉及四家因涉嫌操縱債券市場而被調查的農村商業銀行--江蘇常熟農村商業銀行、江蘇江南農村商業銀行、江蘇昆山農村商業銀行、江蘇蘇州農村商業銀行。

中國監管機構對炙手可熱的債券市場涉嫌不當行為展開調查後,中國官方媒體表示交易賬戶不得借用或轉讓。

中國央行旗下媒體《金融時報》8月9日表示,銀行間債券交易賬戶借入或轉讓可能導致違規交易增加,扭曲市場價格並增加信用風險,「通常涉及不合規的資金流動和潛在的利息轉移」。

並稱這將進一步扭曲市場價格,並可能增加信用風險,因為賬戶所有者無法控制交易。該報被視為中國央行的喉舌,代表中國央行的態度。

文章稱,一些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基於對國債收益率下降的預期,與外部人士勾結,進行違法活動。

官媒稱搶國債是做空經濟

中國央行旗下媒體《金融時報》在7月13日發布文章,批評投資者瘋搶國債現象,警告意味濃厚。

中國財政部今年以來發行數期儲蓄國債以及超長期特別國債,以刺激和拉抬萎靡不振的經濟。儘管債券利率只比銀行定存略高,但推出即售罄,顯示資本市場看衰中國經濟,並預期利率將走低。

《金融時報》的文章稱,債市不會永遠上漲,當前市場反轉的風險不斷增大。

文章稱,中國央行宣布面向部分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是「保匯率、穩預期」的體現。並批評金融機構瘋搶國債,「等於預期以後利率越來越低」,說不定像日本那樣進入長期低利率時代。

「他們基本上就是在唱空人民幣,也是在做空中國經濟,加大了資金流出壓力。」

《金融時報》7月12日的文章表示,中國央行決心保持正常向上收益率曲線,「校正債市風險的決心很大,但市場也無需擔憂賣出國債對流動性的影響。」

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認為,這表明中國央行會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市場,「國債價格會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