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脫鉤時代中國旅歐學生學者遭兩面夾擊(圖)


海外中國留學生(圖片來源:ANTHONY WALLACE/AFP via Getty Images//img5.secretchina.com/pic/2023/12-25/p3433061a993815399-sss.jpg)

【看中國2024年8月7日訊】隨著中國與西方關係在過去幾年來日益緊張,中國學生學者在歐洲研究機構面臨更大困難。部分歐洲高校對前來就讀部分工程專業和領域的中國學生學者設置限制,而文科學生學者則對中國境內不斷惡化的學術環境感到失望。

背景調查、技術限制和「轉碼潤人」

隨著美國對中國部分高校畢業生赴美留學進行更多背景調查,一些歐洲理工類高校也在跟進。

據《彭博新聞社》和《亞洲時報》近日報導,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校長羅伯特-揚.斯米茨(Robert-Jan Smits)透露,美國駐荷蘭大使曾問他,為什麼該校有這麼多中國學生

他表示,該校在允許學生接觸該國頂尖敏感晶元技術方面非常謹慎。該校距離全球最大的先進晶元製造設備供應商阿斯麥(ASML)的全球總部約8公里,雙方科研合作十分密切。

鑒於美國對中國學生學者獲取晶元技術的限制與日俱增,北京希望能夠從歐洲國家獲得先進技術。此前,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馬克斯.曾格萊恩(Max J.Zenglein)向美國之音表示,德國等歐洲大陸國家「對中國而言,仍然是關鍵的、相對開放的技術和資本來源國。」剛剛結束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也提出「鼓勵國外高水平理工類大學來華合作辦學」。

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CSC)資助在維也納大學攻讀地理學博士的一位匿名中國博士生表示:「對中國學生學者的限制要分情況討論,理、工、農、醫四大門類裡面,限制的主要是跟產業和軍事關聯密切的工科,特別是跟晶元、AI等有關的那一部分工程技術。其他理工類學科,特別是應用性不強的基礎學科,比方說純粹數學,沒有也不太可能受到什麼影響。」

在特定工程領域的准入限制主要針對的是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以及訪問學者、研究員,本科生和授課型碩士生則基本不受影響。

與此同時,在中國國內大環境惡化的背景下,不少人選擇「用腳投票」。伴隨著非法移民潮「走線」的,還有技術移民發達國家的「潤學」。其中一支被稱為「轉碼」,即由原先學習的專業和從事的工作轉向計算機編程、開發和維護的程序員(「碼農」)。對於外國移民而言,這一技術工種相對容易就業和獲得居留,工作壓力也比國內小。

美國之音記者接觸到一位目前在奧地利某高校從事IT維護工作的「轉碼潤人」。他本科修讀社會科學,由於香港《國安法》落地而決定離開。他先是赴英國攻讀數據科學碩士,之後找到了現在的工作,從而取得工作居留。

「自主知識體系」與學術朝鮮化

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近日表示:「我希望看到更多中國學生來美國學習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而不是粒子物理學。」

不過,在西方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的少數中國學生卻發現,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他們所學的內容抱持日益審慎甚至排斥的態度。

正在德語區一所高校攻讀社會科學專業博士的小向(化名)對他稱之為「學術主體化、朝鮮化」的趨勢表示擔憂。他對美國之音說:「所謂建構自主知識體系,其實就是跟西方在文科學術上脫鉤。」

2022年五四青年節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要求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大學不能「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為標準和模式」,強調建構所謂「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

話音剛落,人大就宣布退出國際大學排名。一位知情人表示,此舉是為「創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維護中國教育主權和文化主權」,體現出「中國大學、中國教育、中國文化的自主性和勇氣」。

美國之音記者檢索發現,中國知網收錄題目含有「自主知識體系」的文章數量,在2022年之前均為個位數,2022年達到63篇,2023年達到286篇,2024年截至目前已經超過200篇。

小向說:「習近平上臺前,中國對人文社會科學限制相對較少,但2013年《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出臺後,整體形勢就急轉直下。」

《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對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新聞學與傳播學、哲學與文學等學科領域設置了意識形態紅線,要求不得宣揚憲政民主、新自由主義、公民社會、歷史虛無主義、新聞自由、普世價值等內容。

小向說:「習近平可能真的相信能夠創造出所謂‘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但是等歷史去評價它,人們只會將之與希特勒的‘德意志物理學’和斯大林的‘李森科主義’一類鬧劇相提並論。」

中國文科學術環境日趨封閉,導致學者赴華工作意願降低。不久前,德國政治學者約恩.亞歷山大.杜本博士(Björn Alexander Düben)由於接受美國之音採訪而遭到吉林大學解聘。

德國科隆大學一位研究毛時代的漢學教授向美國之音記者透露了他身邊的情況:「出於對中國當前政治氛圍的擔憂,我的中國博士生中,很多人希望延畢,推遲歸國的計畫。」

在歐洲取得文科博士學位的中國學生學者面臨去留難題。小向說:「現在回國的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他們的研究對象跟政治完全無關,比如埃及學、亞述學。如果他們的研究跟現代中國有關,大多是去給當權派歌功頌德的,比如張維為;他們從事的不是學術,而是宣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楊樂天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