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尋求外交斡旋擴大影響力 分析:目前只具象征意義(圖)
王毅 北京 外交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7月26日訊】臺北 — 中國本週舉行了一系列高調外交會議,旨在兩大全球危機--俄烏戰爭以及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中,樹立全球和平締造者的形象。
7月24日,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羅·庫列巴(Dmytro Kuleba)在廣州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晤,這是他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首次訪華。
7月23日,巴勒斯坦14個派別的代表齊聚北京,簽署了《關於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簡稱《北京宣言》)。
分析人士表示,這些進展雖然意義重大,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徵性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在接受美國之音電話採訪時說:「北京為使自己看起來像全球和平締造者而提出全球安全倡議,並且做出了外交努力,但國際社會需要看到實質性進展。」
中國將哈馬斯、法塔赫等14個巴勒斯坦派別代表簽署的協議命名為「北京宣言」。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週二表示「和解是巴勒斯坦各派內部事務,同時離不開國際社會支持」。
他還闡述了中國為幫助結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之間持續衝突所提出的「三步走」方案,包括推動加沙地帶全面可持續停火、堅持「巴人治巴」原則、推動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以及落實「兩國解決方案」。
美國也為實現以色列和哈馬斯的停火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並提出了一些條件,旨在釋放哈馬斯扣押的所有剩餘人質,以換取永久停火和以色列軍隊從加沙撤出。
儘管王毅試圖通過北京的會晤將中國塑造成結束中東衝突的可能調解人,以色列很快譴責了這一聲明。美國對哈馬斯參與戰後加沙治理表示反對,並指出美國已將該哈馬斯定性為恐怖組織。
一些專家表示,如果沒有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支持,中國推動中東和談的努力可能將付諸東流。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中國外交政策專家朱志群說:「儘管中國有意成為和平締造者和調解者,但如果沒有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支持,中國無法取得多大成就,」
莊嘉穎認為,儘管遭到以色列和美國的反對,中國與巴勒斯坦的往來可能會提升其在穆斯林世界的地位。
他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希望表現出支持巴勒斯坦事業的姿態。巴勒斯坦事業在穆斯林中得到廣泛同情,這也與(中國)投資和促進沙特與伊朗和解的努力一致。」
去年,中國促成了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一項協議,為這兩個中東對手恢復外交關係和重啟安全合作協議鋪平了道路。
莊嘉穎認為,中國的這些努力與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的美國破壞性行動形成了「對比」,比如華盛頓對以色列的支持,以及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和敘利亞的行動。
「中國正努力表現自己對支持穆斯林和阿拉伯國家關心的事業是多麼具有建設性和支持,」他說。
俄烏戰爭帶來的外交機遇
本週三,中國接待了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這也是一個重要外交里程碑。中國一直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且因為親俄立場飽受批評。
庫列巴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了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會晤。會晤期間,庫列巴表示,烏克蘭的「公正和平」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北京作為「全球和平力量」的作用十分重要。
他還表示,只要俄羅斯願意真誠地進行談判,基輔就願意進行談判,並補充說,烏克蘭尚未看到俄羅斯方面有任何準備就緒的跡象。
王毅表示中國仍然致力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並重申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四項原則以及中國和巴西今年5月提出的「六點共識」,以幫助找到結束烏克蘭戰爭的解決方案。
巴克內爾大學的朱志群表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若贏得下屆總統大選,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可能減少,這使得烏克蘭「必須」與中國打交道。
他在書面回覆中告訴美國之音:「如果特朗普贏得美國大選,烏克蘭基本上只能靠自己,因此獲得中國的支持和幫助對烏克蘭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為引領替代世界秩序打下基石
布魯塞爾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副研究員薩裡·阿霍·哈夫倫(Sari Arho Havren)表示,中國的外交努力是建立由中國領導的替代世界秩序的「基石」的一部分。
她在電話中告訴美國之音:「中國認為,本週的外交努力有機會削弱美國的世界地位,而全球南方國家是中國的重要受眾。」
朱志群說,隨著美國的關注點越來越側重11月的總統大選,中國可能會有更多機會將自己展現為全球事務的替代領導者。
他對美國之音說:「美國大選越混亂,美國越孤立,中國就越有機會填補空白,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領導作用。」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莊嘉穎認為,如果中國希望通過這些外交努力成為更重要的國際參與者,還需要推出一些具體步驟來跟進宣言性的協議。
他說:「我認為中國有志成為更重要的國際參與者,但這些雄心壯志尚未得到實際行動的配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