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暴雨洪災自保 7種「致命行為」得知道(組圖)

 2024-07-24 20:3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洪災 暴雨 大陸 中國 逃生 720 河南鄭州 洪澇災害
暴雨洪災中的7種致命行為,你一定得知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進入6月以來,中國大陸南方普降暴雨,多省發生洪澇災害。7月22日晚間,河南鄭州暴雨,市區一片汪洋,很多民眾受困,還有人在水中觸電身亡,市民披露,這場災情堪比三年前的720特大洪水,

2021年鄭州也是暴雨洪災。如果問那些劫後餘生的人:受災前你為自己和家人準備了甚麼?可能大多數答案都是:沒準備。本文收集7種暴雨洪災中的7種致命行為,提供給大家參考,以應不時之需。

暴雨洪災中常見的7種致命行為 

1、開車進隧道

隧道、涵洞之類的地點,遇到水災可能進水,這是常識。若是已經積水,而外面正在暴雨,這種情況是無論如何不該進隧道的。但是,總會有些人抱著僥倖心理。

水災天氣避免進隧道,這是駕訓班科目一理論課的內容。有駕照的司機都不應該犯這種錯誤。人的一生很長,沒必在開車的時候要爭分奪秒,更不要為了快幾分鐘就去冒險。

2、不放棄汽車 

如果做了錯誤選擇,已經陷於危險地帶,這時候就要果斷,絕不能拖延時間。

在鄭州的一些視頻中看到,大量水開始灌入隧道,汽車輪子都快淹沒了,大多數人還是沒有離開他的車,這時候有人高聲喊叫,讓大家快下車逃命。但是很多人依然不情願離開車。

車還給人一種「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感,日常可以防寒防熱,防盜,防野獸,但是水災和火災的時候,它不僅不能保護你,還會成為困死你的牢籠和棺材。

3、激流勇進

看到很多視頻,很多人在激流中艱難涉水.但是,真的必須冒著激流過街嗎?真的有很重要的事等著必須趕回去,而不是在這邊等水退下去嗎?

很多人沒有水災常識,不知道人在流速很快的激流中若是摔倒,是很難再站起來的,很多人就是這樣被水沖走,衝到河裡、低洼地、排水下水道、隧道,或者頭部撞傷而死。

戶外溯溪和漂流的,都必須戴保護頭盔。洪水比穩定的溪水更難預測,不可掉以輕心。

4、深水涉水

一位鄭州女生說起她下了地鐵後,就一路上涉水徒步回家。路上遇到很多激流,深水,就和幾個人一起走過去。這種做法其實非常危險。你可能遇到很多危險:

如果這十公里的路上,地面有電線漏電,就會觸電。如今是電氣化時代,城市裡的電線多得不可思議,平時是安全的,但是進過暴雨和激流,可能就會有很多漏電。

所以若無必要,不要長距離涉水回家。找個安全地方待著,等水位下去再走。

洪災 暴雨 大陸 中國 逃生 720 河南鄭州 洪澇災害
颱風天不要在水邊打傘。(圖片來源:Adobe stock)

5、風雨中打傘

在沿海地帶長大的孩子,即便只有三歲,父母也會教導他:颱風天不要在水邊打傘。風一吹,人會本能握緊雨傘不被風吹走,這樣就可能把人帶到河裡。

安全的做法是,讓自己淋雨,把傘當做手杖,探路、支撐平衡。在暴雨和激流中,首先要考慮的是生命安全,而不是用雨傘擋雨。

6、懦弱不果斷

地下停車場已經像瀑布一樣進水,有些停車場依然是一大群急需逃出的車排隊等待付費、一桿一車,尤其是自動的「智能付費停車場」。

這種情況下,若是沒有管理員,正確做法是果斷沖杆,你撞斷一條杆,就為大家贏得寶貴時間。這在法律上也是合法的,屬於緊急避險。

在地鐵裡也一樣。從地鐵困住,到水位上漲,有幾個小時時間,大家似乎都太「有教養」,或者缺乏危機感。

地鐵站輪值人員沒有果斷停止發車,司機沒有果斷決策,乘客沒有果斷逃生,等到水漲到很高,已經失去最佳機會。

7、洪災坐地鐵

地鐵一旦淹水,比開車進入京廣南路隧道更危險。開車進隧道,你自己是司機,有主動權,隨時可以打開車門,棄車逃命。但是地鐵的門你是打不開的。

汽車你可以用破窗器和榔頭砸窗,但是地鐵裡沒有這些東西。由於安檢,也不允許你帶某些求生工具。

汽車隧道有更多逃生通道,還有天窗可以浮上水面等別人救你,但是地鐵隧道沒有這樣方便逃生。地鐵隧道比汽車隧道更窄更矮,而地下部分長度更長,不容易逃脫。

2021年7月河南水災,三年之後暴雨洪災再次到來,每一個人或許都應該問自己:「我應該為家人準備些甚麼,以應對突如其來的相同的大災難?」

責任編輯: 小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