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常勝將軍孫立人教子家訓(組圖)


中華民國名將 孫立人。(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孫立人(1900-1990),字撫民,號仲能,安徽廬江人,官至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他在對日抗戰和國共內戰的戰場上,憑藉著超群的意志力和軍事智慧,創下無數輝煌戰功。所領導的新一軍號稱「天下第一軍」,是中華民國令人敬仰的常勝將軍。

孫將軍就讀於清華學校,畢業後到美國普渡大學讀土木工程,取得學位後又申請進入維吉尼亞軍校學習軍事。所受教育看似西化,其實,真正扎根在他生命裡的,還是從小在私塾裡日夜薰陶的中國傳統文化。

當孫立人即將赴美留學前夕,他的父親孫熙澤先生特別撰寫了一篇家訓,並請工匠鐫刻在一個端硯盒蓋上,作為給兒子的臨別贈言。全文那是字字珠璣,又句句懇切。威嚴的語氣裡既飽含了滿滿父愛,也深蘊著中國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從小在私塾裡日夜薰陶的中國傳統文化扎根在孫立人的生命裡。(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全文如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朱晦翁訓:弘為寬廣,毅為強忍。汝性忠實,立志亦頗不隨流俗;第規模狹隘,遇事非泄沓即急遽,皆才識不足之過,宜於寬廣強忍下工夫。交友為品學成敗大關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汝本中材,最易移染,慎之。遠適異國,所為何事?望時時於此著想。慎寒暑,節飲食,懲忿塞慾為保身要訣。今當遠離,特訓數語,攜置案頭,朝夕省覽,以當面命。

煥廷誌  時年五十有五

全篇首先標舉了「弘毅」對一個人實現志向的重要。所謂「弘」,即胸襟、氣度的「寬廣」;所謂「毅」,即遇事、待人、接物時的「強忍」工夫。在提點孫立人這方面的不足前,孫父首先是給予他大大的肯定。我們看見嚴父溫柔的一面,這也是教育孩子的很重要的地方。

那麼,要如何在品行上達到「寬廣強忍」的境界,又在學業上進取成材呢?孫父提出了「交友」這個大關鍵。《論語》開篇第一章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裡講的「朋」,並不是酒肉朋友,而是志同道合、一起進學論道的益友。所以《論語》也說君子「以友輔仁」。還有《禮記》同樣提到古時候教育小孩,到第七年要考察學生「論學取友」的情況,還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看著小孩要獨自到外國求學,父母親不能陪在身邊,唯有寫下這篇家訓,希望常伴孩子左右。也期許他交到品德忠良的好朋友,更希望他能好好保重身體。

所以該如何「保身」呢?孫父說:「慎寒暑、節飲食、懲忿塞慾」,這裡還是老祖宗的智慧。要懂得約束自我的慾望,不可縱慾。還要謹慎遵循四時的寒暑,並依此調整飲食和衣著。我們可以看見「天人合一」的傳統思想蘊藏在其中。

當我們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可以發現孫立人將軍一生對這篇家訓的堅守不渝。他時常勉勵部屬:「勝利是在最後五分鐘決定的,誰能堅持到最後五分鐘,誰就能打勝仗」。這份堅持到底的強忍工夫,是他每每守得最後勝利的重要因素。他在帶兵時也曾經說過:「所謂忍受,並不是被環境征服,而是抱定自己的志願,去忍受橫逆之來侵」。唯其強忍,方能寬廣。這正是孫立人將軍飛馳沙場、名垂青史的巍然寫照。

【注釋】:

1. 曾子曰句:語出《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朱晦翁:南宋大儒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考亭,晚稱晦翁。

3. 第:但。

4. 規模:指胸襟、格局。

5. 泄沓(yì tà):怠惰渙散的樣子。

6. 急遽:急躁求快速。

7. 汝本中材,最易移染:語本《論語‧陽貨》:「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8. 懲忿塞慾:戒止自己的忿怒、閉塞自己的慾望。

9. 案頭:桌上。

10. 省覽:閱讀並藉此反省自己。

11. 面命:當面告語。

本文留言

作者李子霽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