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猝死的「隱形殺手」 14個徵兆要警惕(圖)


心臟性猝死佔絕大多數。(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近年來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少年通宵學習到猝死」「學生徹夜遊戲直播後猝死」「小夥連上13天夜班猝死宿舍」「年輕男運動員在比賽中突然倒地抽搐後猝死」⋯⋯

關於「猝死」這個詞,人們並不陌生。只不過唏噓過後,繼續熬著最深的夜,炫著最忘我的菸酒。大家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幾乎無預兆、搶救時間極短,是「猝死」最可怕的地方。

心臟性猝死佔絕大多數

猝死是指平時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人意料的短時間內突然發生的死亡事件,有可能是幾分鐘內,也有可能是幾個小時內;猝死一般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

官方公開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接近55萬人,平均每天1500人死於心臟驟停,每分鐘就有1個人因為心臟驟停突然倒地,這些意外87%發生在醫院外。

在所有猝死患者中,心臟性猝死佔75%。由於心臟原因所致的非預見性的自然死亡,患者即往可能患有心臟病或無心臟病史,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一般在瞬間至一小時之內。心臟性猝死在所有猝死患者中佔絕大多數。

平時好好的人,怎麼說沒就沒了?

在過度疲勞、熬夜的情況下,交感神經、內分泌等系統會過於疲勞或興奮,從而使得心臟功能紊亂,導致悲劇發生。

不僅如此,精神壓力,情緒波動大,飲食不規律、抽煙酗酒、劇烈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存在猝死家族史,都是猝死的誘因。

高血壓、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都是發生猝死的主要病因。另外,猝死最可怕的一個特點,是經常沒有任何預兆,說來就來。

近期有這些特徵的人是高危人群要警惕

但留心的話,是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的。具體有哪些呢?

1、脫髮白髮、出油冒痘,內分泌失調;

2、心慌、不定期出現心律加快;

3、開始丟三落四、大腦記憶力下降;

4、勞累時食量大增,容易暴飲暴食;

5、有口臭,牙齦出血,牙齒鬆動;

6、容易生氣、過度勞累;

7、月經不調,內分泌功能紊亂;

8、大腦得不到營養供給、記憶力衰退下降;

9、眼睛酸脹疼痛、眼前偶爾發黑;

10、運動無力、肌肉力量下降;

11、關節酸痛、按壓有明顯的疼痛感;

12、心跳加速、氣短、過度勞累、血壓升高;

13、容易浮腫、突然多小肚腩;

14、睡眠充足,但仍覺得困渾身乏力;

14、反應遲鈍、過度勞累。

如果一旦發現猝死徵兆的病人,應立即進行現場救護。

家人進行急救的主要措施有:

1.急救前的準備

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同時使患者仰臥於平地上(如果病人倒在沙發或者床上必須移動病人到地板上),迅速解開其衣扣,松解褲腰帶。

2.評估心跳呼吸驟停步驟

①拍打病人肩部並呼叫,評估意識情況

②觸診頸動脈/股動脈搏動,評估循環情況

③觀察胸廓有無起伏,評估呼吸情況

(總用時不應該超過10秒)

3.單人徒手心肺復甦操作具體流程

①家人跪在病人身體一側、兩手掌根部重疊按壓於胸骨中、下1/3交界處,手指抬起不觸及胸壁。

②家人肘關節伸直,藉助身體重力垂直向下按壓,按壓力度使胸骨下壓5cm-6cm,立刻放鬆,放鬆時手掌根部不離開按壓部位,胸廓回彈充分。

③保持胸外心臟按壓頻率為100-120次/分。

④仰頭舉頦法,清除病人口、鼻腔內可能的分泌物及異物(包括活動假牙),保持呼吸道通暢,抬起病人下頜,使其頭部後仰開放氣道(一手按壓病人前額保持其頭部後仰位置,使患者下頜和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另一手將患者的下頜向上提起)。

⑤用拇指和食指捏緊病人的鼻孔,吸氣後將口唇緊貼並完全包住病人的口唇,深而快地向患者口內吹氣。

⑥吹氣應維持1秒以上,吹氣量應該達到500ml-600ml,至病人胸廓抬起。

⑦吹氣後脫離接觸,使病人的口張開,並鬆開捏的手指,觀察胸廓恢復情況,再進行下一次人工呼吸。

⑧每胸外心臟按壓30次,進行2次人工呼吸為1個循環,胸外心臟按壓中斷時間少於10秒。

⑨判斷心肺復甦效果:觀察意識、皮膚顏色、自主呼吸、大動脈搏動、瞳孔對光反射。

心肺復甦操作不能停頓,一直堅持到專業急救人員到來,儘可能挽回生命,並馬上送醫院救治。

最後,千萬不要覺得猝死離你還很遠,它的目標早已從中老年人轉向了年輕人。

如果不想成為它的靶子,適當釋放壓力、減輕焦慮、縮短熬夜時長、戒菸戒酒、一日三餐按時吃、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運動、定期體檢、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盡快就醫。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