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占绝大多数。(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近年来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少年通宵学习到猝死”“学生彻夜游戏直播后猝死”“小伙连上13天夜班猝死宿舍”“年轻男运动员在比赛中突然倒地抽搐后猝死”⋯⋯
关于“猝死”这个词,人们并不陌生。只不过唏嘘过后,继续熬着最深的夜,炫着最忘我的烟酒。大家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几乎无预兆、抢救时间极短,是“猝死”最可怕的地方。
心脏性猝死占绝大多数
猝死是指平时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人意料的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死亡事件,有可能是几分钟内,也有可能是几个小时内;猝死一般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
官方公开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接近55万人,平均每天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每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脏骤停突然倒地,这些意外87%发生在医院外。
在所有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75%。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非预见性的自然死亡,患者即往可能患有心脏病或无心脏病史,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瞬间至一小时之内。心脏性猝死在所有猝死患者中占绝大多数。
平时好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
在过度疲劳、熬夜的情况下,交感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会过于疲劳或兴奋,从而使得心脏功能紊乱,导致悲剧发生。
不仅如此,精神压力,情绪波动大,饮食不规律、抽烟酗酒、剧烈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存在猝死家族史,都是猝死的诱因。
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都是发生猝死的主要病因。另外,猝死最可怕的一个特点,是经常没有任何预兆,说来就来。
近期有这些特征的人是高危人群要警惕
但留心的话,是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具体有哪些呢?
1、脱发白发、出油冒痘,内分泌失调;
2、心慌、不定期出现心律加快;
3、开始丢三落四、大脑记忆力下降;
4、劳累时食量大增,容易暴饮暴食;
5、有口臭,牙龈出血,牙齿松动;
6、容易生气、过度劳累;
7、月经不调,内分泌功能紊乱;
8、大脑得不到营养供给、记忆力衰退下降;
9、眼睛酸胀疼痛、眼前偶尔发黑;
10、运动无力、肌肉力量下降;
11、关节酸痛、按压有明显的疼痛感;
12、心跳加速、气短、过度劳累、血压升高;
13、容易浮肿、突然多小肚腩;
14、睡眠充足,但仍觉得困浑身乏力;
14、反应迟钝、过度劳累。
如果一旦发现猝死征兆的病人,应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家人进行急救的主要措施有:
1.急救前的准备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使患者仰卧于平地上(如果病人倒在沙发或者床上必须移动病人到地板上),迅速解开其衣扣,松解裤腰带。
2.评估心跳呼吸骤停步骤
①拍打病人肩部并呼叫,评估意识情况
②触诊颈动脉/股动脉搏动,评估循环情况
③观察胸廓有无起伏,评估呼吸情况
(总用时不应该超过10秒)
3.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具体流程
①家人跪在病人身体一侧、两手掌根部重叠按压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手指抬起不触及胸壁。
②家人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度使胸骨下压5cm-6cm,立刻放松,放松时手掌根部不离开按压部位,胸廓回弹充分。
③保持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
④仰头举颏法,清除病人口、鼻腔内可能的分泌物及异物(包括活动假牙),保持呼吸道通畅,抬起病人下颌,使其头部后仰开放气道(一手按压病人前额保持其头部后仰位置,使患者下颌和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另一手将患者的下颌向上提起)。
⑤用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孔,吸气后将口唇紧贴并完全包住病人的口唇,深而快地向患者口内吹气。
⑥吹气应维持1秒以上,吹气量应该达到500ml-600ml,至病人胸廓抬起。
⑦吹气后脱离接触,使病人的口张开,并松开捏的手指,观察胸廓恢复情况,再进行下一次人工呼吸。
⑧每胸外心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为1个循环,胸外心脏按压中断时间少于10秒。
⑨判断心肺复苏效果:观察意识、皮肤颜色、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瞳孔对光反射。
心肺复苏操作不能停顿,一直坚持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尽可能挽回生命,并马上送医院救治。
最后,千万不要觉得猝死离你还很远,它的目标早已从中老年人转向了年轻人。
如果不想成为它的靶子,适当释放压力、减轻焦虑、缩短熬夜时长、戒烟戒酒、一日三餐按时吃、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运动、定期体检、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尽快就医。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