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數據有水份 香港進入「由治入興大躍進時代」(圖)


港府數據有水份,遭網民揶揄,香港已經進入「由治入興大躍進時代」。(攝影:龐大衛/看中國)

【看中國2024年7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日前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政府已收到逾30萬份不同人才計劃申請,連同申請人的配偶、子女,他估計將有70萬人「用腳投票」移居香港。有時評人對數據表示質疑,認為政府「吹大」KPI(績效指標)。不止新移民人口,很多數據均有水份。有香港網民揶揄,香港已經進入「由治入興大躍進時代」。

港府近年積極招攬人才。上個月,陳國基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過去一年多時間,各類人才簽證吸引超過30萬份申請。如果包括申請人的配偶及子女,他粗略估計將有超過大約70萬人來香港。他強調,這些全部都是人才來的,坦白講他們用腳投下了對香港信任的一票。

不過陳國基的「70萬」數字遭到質疑。香港有線財經台前台長、時評人顏寶剛引述勞工及福利局數據指,自2022年底各項優化輸入人才入境安排推出以來,截至2024年5月底,合共申請數目為306,429宗,但真正獲批數目僅為188,995宗。

也就是說,政府的確收到超過30萬份申請,但實際獲批人數只有近19萬。至於有多少人已經真正來港,陳國基並沒有具體說明。

但另一位官員、財政司副司長黃緯倫卻透露了玄機。上個月他在出席活動時表示,至今收到逾30萬份不同人才計劃申請,當中六成已批核,超過12萬名人才已來港,他們的年薪中位數更有60萬港元,一成人更高達250萬港元。

顏寶剛分析指,如果黃偉綸的說法屬實,真正來港的人才只是超過12萬人,與陳國基說的70萬人來港人數有相當大差距,似乎當中有很大「水份」,亦反映今屆政府官員有一個特色,就是要「吹大」KPI向各界交待政績,比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常用存款增長來證明資金流入,但實際上存款資金很大程度是來自樓市股市流向高息存款,並非外來資金

另一個例子就是,特首李家超就用新開張同結業數字比較,形容全港商戶十間結業後,又有十六間開張,證明「開業」多過「結業」;不過,這個說法已被網媒《集誌社》「踢爆」,指是引用公司註冊處的舊數字去誇大數據,如果用今年首5個月的數據計算,實際「開業」和「結業」的比例只是1同1.1。

去年12月,「港漂」立法會議員、高才通協會理事會會長尚海龍估計,獲批的高才通中,現時只有不到兩成定居香港,不少人仍在觀望。

尚海龍說,高才的行業背景和香港提供的行業生態有很大的不同,他經常聽到有會員說,某人正在騰訊做某專業崗位、某人正在華為設計新能源汽車,而香港根本無法提供這樣的工作崗位。高才通來港開公司就更加艱難,因為現在大陸嚴控資金離境,想把錢轉到香港公司十分困難。

顏寶剛指,如果尚海龍的高才通協會估計正確,獲批人才簽證的人只有不足兩成定居香港,那麼涉及人數兩、三萬人,與陳國基說的幾十萬人相距甚遠。

事實上,持人才簽證來港後要在本地找到一份工作,之後才可以為簽證續簽繼續留港,7年後方可入籍成為永久居民。根據香港入境處統計,2015年綜合各類人才簽證獲批17.3萬人,最終於2022年申請居港權僅8,904人,比率只5.15%,當中最慘淡為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僅1.35%取得居港權。顏寶剛認為,數據反映當中的人才很大機會只是借香港作跳板到其心儀居住地,對香港根本沒有長遠實質經濟貢獻。

有香港網民留言說,中港已經一致成為「口水國」,官員的業績是吹出來的。就算大話被踢爆了,也沒有記者或議員夠膽跟進,所以怎麼吹都不怕。香港正式進入「由治入興大躍進時代」。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