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客家第一祠」坍塌熱搜第一 百年寺廟塌多人被埋(圖)


2023年9月6日福建省遭遇水災。(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6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南方多地洪災肆虐造成人員傷亡。近日,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遭災嚴重,山體滑坡致一座寺廟倒塌,一家6口躲雨被埋。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客家第一祠」、官田李氏大宗祠大面積坍塌,該話題6月18日登上熱搜第一,有大陸網民嘲諷「不修還能再堅持個幾百年,修的這下好了,直接廢了。」

「客家第一宗祠」福建官田李氏大宗祠大面積坍塌

澎湃新聞18日報導,「客家第一祠」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官田李氏大宗祠遭特大暴雨襲擊,發生大面積坍塌。李氏大宗祠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大面積坍塌發生於16日凌晨,位於宗祠兩側的客廳,大部分面積都已坍塌損毀。去年還專門花經費修繕,「太可惜了」。

「這次雨非常急,持續時間也很長。」該工作人員稱,15日下了一整天的雨,16日凌晨4時左右,就有人發現宗祠出現了坍塌情況。目前中廳3間都還矗立,兩邊客廳損毀最為嚴重。目前現場被保護,不讓他人靠近,不少文物仍掩埋在坍塌的建築物內。

公開資料顯示,官田李氏大宗祠佔地面積5600多平方米,始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是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建造的宗祠,為福建省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還是中國客家地區在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宗祠之一,被譽為「客家第一祠」,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上述文章評論區多大陸網民嘲諷,「別把過錯歸罪到洪水上。老祖宗多少房子扛過了幾千年洪水,現在倒好,越修越容易塌!」「其實李家人完全能維護,到了一些人那裡你修都不行,國家保護文物都能搞成這樣,這奇葩世界什麼事情不能發生。」「不修還能再堅持個幾百年,修的這下好了,直接廢了。」

上杭山體滑坡百年寺廟倒塌 一家6口躲雨被埋失聯

據大皖新聞、觀察者網19日報導,6月16日晚,福建上杭縣清源山發生山體滑坡,有一建築倒塌。18日下午,當地太拔村一名村民介紹,目前有6人被埋失聯,倒塌的是當地一座寺廟,已有數百年歷史。事發時,6人是為躲雨進寺廟內避險。

另一村民介紹,寺廟在16日晚倒塌,目前被困人員已失聯2天多,是一家6口,其中一人是他兒子的同學。大雨造成通訊不暢、路段被封,「許多路還沒通,不少救援人員是徒步上去的。」

6月19日上午,被埋失聯人員親屬表示,失聯的6人是他叔叔一家,有2位老人、一對夫妻和2個小孩,當時洪水很大,叔叔一家不得已才前往山上寺廟避難,「16日當天叔叔還曾發布朋友圈稱‘前後都被淹了,只能住山頂了’。」

上杭縣清源山,位於太拔鎮太拔村北面,清源古寺建於清朝康熙年間(1668年),2004年開通太拔至清源寺公路,併進行古寺改建等措施。

6月18日福建省上杭縣官方介紹,16日至17日,當地茶地、廬豐等15個鄉鎮24小時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本輪強降雨已造成4人死亡,受災情況仍在摸排當中。截至17日20時,上杭全縣累計受災66,498人,受災地區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仍未完全恢復,部分地區仍存在山體二次滑坡風險。


福建上杭縣一座百年寺廟坍塌,一家6口被埋。(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福建52萬人遭災 武平縣暴雨達極端事件強度4死2失蹤

福建省防汛辦6月18日通報稱,截至17日晚間8時,福建省有52.37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達32.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56.54億元人民幣。

央視新聞報導,6月16日福建省龍岩市武平縣普降暴雨,當天14時起,局部驟降特大暴雨,24小時過程雨量最大為岩前鎮372.4毫米。經評估,本輪強降水過程暴雨範圍、最大日降水量、最大過程降水量、綜合強度均已達「極端事件強度」。武平縣防指啟動防暴雨I級應急響應。

武平全縣遭災重挫。據初步統計,全縣17個鄉鎮(街道)受災嚴重,4.78萬人受災,倒塌房屋378間,農作物受災880公頃,道路損壞135處73.3千米、堤防受損158處3.18千米,通信基站損壞582個,直接經濟損失4.15億元。截至17日10時,武平縣下壩等鄉鎮多處山體滑坡,造成4人死亡、2人失蹤。

大陸不僅福建省多地遭災嚴重,廣東、廣西等多地也洪災肆虐,多地被洪水侵襲,房屋被淹,田地被泡,網傳官方泄洪無預警,民眾苦不堪言。令人憂心的是,未來兩週長江中下游將現降雨集中期。

中國天氣消息,中央氣象臺預計6月18日至30日,貴州、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的部分地區降雨量超過30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廣西、湖南、安徽、江蘇等地兩週累計降雨量將接近或突破6月極值,強降雨時段主要在18日至20日、21日至24日、27日至29日。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