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共破壞文字:親不見、 愛無心 只有魔,還是魔……(圖)

 2024-06-18 06: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一位在港工作的內地主播在小紅書上抱怨,香港為什麼到現在還用繁體字。(小紅書截圖)
一位在港工作的內地主播在小紅書上抱怨,香港為什麼到現在還用繁體字。(小紅書截圖)

【看中國2024年6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香港和大陸文化其中一個差異就是香港使用繁體字,大陸使用簡體字。一位大陸來港工作的女主播去年在小紅書上抱怨「睇唔慣繁體字」。相關話題近日再度引發討論。有香港網民舉出大量例子證明簡體字的造字原則匱乏,比如 親(亲)不見,愛(爱)無心,產(产)不生,廠(厂)空空……但只有魔,還是魔……

一位在港工作的內地主播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學繁體字難處。她在片中先展示手上的一份繁體字文稿,指自己工作期間播報的文稿都是以繁體字撰寫,為了避免讀錯的她必須分清楚繁體字的讀音和意思。她表示繁體字中很容易出現一音多字的情況,例如「他」、「她」、「祂」、「牠」和「它」的讀音全部一樣,但每個字的意義都不同,例如「他」所指的是男性,而「她」則泛指女性。但簡體字只有「他」、「她」、「它」,這對於習慣於簡化字的她來說非常難適應。

另外,簡體字把「乾」、「干」、「幹」都簡化為「干」。但在繁體字中,三個字有不同用法,如「乾燥」、「干涉」、「幹部」。

簡體字把「後」、「后」都簡化為「后」。而在繁體字中,「後」、「后」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後面」和「皇后」,兩個字是不可以互換的。同理還有「係」和「繫」,分別用在「關係」、「聯繫」中。

此外,繁體字比劃多,也讓她覺得很困惑。比如「與」跟「興」、「裏」與「裹」都很相似,讓她一時難以分辨。

她總結指,這些只是冰山一角,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讓你看得眼花繚亂,非常迷茫。

翻查資料,漢字是倉頡創造的。傳說當漢字被創造出來後,驚天地泣鬼神。因為文字將作為承載道德和文化載體,引領人類從蠻荒走向正統的中華文明。文字對後世、對文明的貢獻是及其深遠的。

不過中共掌權不到半年就試圖消滅中華文化,推出簡體字。伴隨著無神論、唯物論、共產主義理論,及大量政治運動,中共多管齊下,攔腰斬斷中國人和中華文化的血脈。

中共辯稱簡體字是為了普及漢字,給文盲用的。有網民留言反駁說,台灣的經驗推翻了這一說法,文盲問題是因為教育普及率而不是文字本身,可見中共根本是有意簡化文字的。

繁體字代表的是中華傳統文化,文字本身也蘊含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如「領導」的「導」包含一個「道」字,「道」意為道路、方法、道理、道德等,提醒大家要「導」先有「道」。而簡體字的造字原則非常匱乏,缺乏文化底蘊。

還有「聖人」的「聖」字,寓意「音聲出之口,而入之於耳」。本義為聽聞,由聽聞廣博會通達之意,進而引伸為聖賢、聖德。而簡體字的「聖」是「怪」字少了左邊部首。可見中共的陰險用心。

其他例子還有:親(亲)不見,愛(爱)無心,產(产)不生,廠(厂)空空,麵(面)無麥,運( 运)無車,兒(儿)無首,飛( 飞)單翼,湧(涌)無力,有雲(云)無雨,開關(开关)無門,鄉(乡)里無郎,買(买)成鈎刀下有人頭,輪( 轮)成人下有匕首,進(进)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裏走,只有魔,還是魔……

目前全世界華人社會只有香港、澳門和台灣仍使用繁體字。有香港網民強調:「自古以來,中國都是用繁體字。」「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一定要保留這個文化。」

(編註:此文要用繁體模式閱讀。)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