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話「內聖外王」(圖)


大禹(圖片來源:手繪插畫Winnie Wang/看中國)

稱「王」或許會是大多數人的追求,在當今誰又不想以自我為中心,能夠說了算呢?然而不知成「聖」你有沒有追尋過?咱們中國可有句老話叫「內聖外王」,這是為什麼?

先來看漢代劉向在《說苑‧君道》中記載的這樣一件奇事:「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後人用「下車泣罪」這一則成語將其傳承下來,難道其中有什麼深意嗎?位居至尊,統領眾生的「王」,見到罪犯,為什麼會哭泣呢?

一次,大禹出巡,剛巧有一個罪犯被押著從他的車前經過,大禹下車問明原由卻流下淚來,身旁人不解的問「這人偷別人的東西,就應該送去受罰,大王為什麼要痛哭流涕呢?」

禹擦了擦眼淚,說:「我不是為這個人流淚,而是為自己流淚。堯和舜做王時,以德化人,百姓與他們同心同德,從沒有人作奸犯科。如今,我做了王,百姓卻做出這種損人利己的事來。因此,犯罪的人雖是百姓,實為我之不德所致。而我深感痛心的,不是那犯罪之人,是我的德行不如堯舜啊!」

看來大禹不是因為被情感帶動,同情罪犯將要受到的懲罰,而是感慨自己的德行不夠,不足以善化百姓體現聖者王道在悲痛。

說到此,想必令秉持現代實物主義觀念的人有些難以理解呢!

其實,當人被情感帶動時,看到的、感受到的,永遠是別人與外界,深陷其中就會生出更多更複雜的觀念和情感。古聖先賢不被情感帶著跑,可在局外看清楚自己與大道規律的差距,在理性上昇華自心,在提升自身內在的同時,自然會引導外界的人事物朝好的、正向的規律發展與變化。或許這正是先聖王者必備的「同心同德」之巨大感召力吧,也就是說,這不像我們以現代觀念來理解的,運用刑罰和軍隊或是權力和物質財富能比得了的。

可見,真正的王者,是能夠認識和把握天、地、人,也就是宇宙、地球、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人,是順乎天、地、人發展之道的「聖者」。換言之,不學大道規律成為聖賢,是無法成為蒼生心中真正的「王」的!

本文留言

作者源馨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