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賴清德520就職演說 聚焦「4大關鍵元素」(圖)

 2024-05-19 18:2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準總統賴清德將於520就任
台灣的準總統賴清德將於520就任。(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臺灣的新任總統賴清德將在20日就職,國際都高度關注就職演說內容,一名賴清德國安新團隊高層預告,演說四大基調為穩健、自信、負責及團結。

美國之音報導,準總統賴清德將於520就任,新政府國安高層17日在一場簡報會上透露,賴清德從選前到選後不斷強調的主軸就是和平、民主和繁榮,在此基礎上,他的520演說將包含四大元素。首先是穩健態度,賴清德將延續蔡英文執政基礎,讓臺灣在全球經濟與地緣穩定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這位國安人士說,中共持續以軍機、軍艦擾臺,並派遣海警船進入臺灣禁限制水域等手段,製造灰色地帶衝突,更在國際上持續霸凌和孤立臺灣的情勢下,兩岸現狀面臨極大的壓力,因此需要投入更多努力。「在維持現狀目標下,與各方共同合作,確保穩定現狀不受侵蝕。」

第二是自信,國安高層表示,賴清德將展現高度戰略自信,持續推進各項政策,國政展現社會創新與韌性,落實在世界上架臺灣的精神。這名高層官員強調,臺灣人自信源自於努力與良善慷慨,受到國際社會肯定,自信也成為面對國際的重要基礎。

第三是承擔責任,臺灣是國際社會良善力量,也是負責任的成員。新政府願意積極貢獻世界,共同面對與因應諸多挑戰,「臺灣將沉著以對、不卑不亢。」

第四是團結,面臨中共各種手段統戰分化社會,臺灣的新政府需要投注更多努力團結臺灣人民、壯大國家。

國際媒體普遍關注,賴清德除延續蔡英文「維持現狀」的兩岸路線外,會不會就臺灣主權現況提出自己的表述?對此,這位國安人士重申,臺灣長期在國際上展現負責任的態度,政府政策也有其延續性,未來因應時勢變化,賴政府將有更積極做法,但不會脫離基本路線。

他也呼籲中共停止挑釁和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的作為,因為這些手段不會拉近兩岸的距離。

這位國安人士說,「不斷破壞國際秩序,不斷破壞兩岸交流的就是對岸(中國),這一點,我想我們會持續地讓國際社會知道破壞區域穩定的是誰,臺灣扮演的是負責任的角色。」

國安高層人士表示,美國無論哪一黨執政,對臺政策也都有其延續性,臺灣的政策目標是維持臺美間的互信,並基於共同價值與利益,持續深化臺美在各領域的合作。

臺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認為,「穩健」最重要的意涵是取得國際社會理解,並具有政策可預測性,目前看來,賴清德所提出的「和平四大支柱」政策中,「強化國防及不對稱戰力」和「改善經濟安全與供應鏈」都符合民主國家對臺灣的期待。

吳瑟致直言,賴清德演上任後的首要難題恐是臺灣內部的團結,尤其臺灣國會持續的矛盾衝突,恐將破壞臺灣長期的政治穩定。

吳瑟致指出,國會若持續朝野對立,臺灣的代議政治恐再陷空轉的困局,未來賴政府如何透過社會的中堅力量讓朝野達成共識,以鞏固臺灣的民主防禦力,將是賴清得上任後的重要工作。

吳瑟致還提到,臺灣有部分政治勢力是傾向跟中國建立更深層的關係,(賴政府)必須要讓臺灣社會大眾對中共更有危機意識,才能促進內部的團結。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則向自由亞洲電臺表示,「從上述四大元素來看,賴清德是立足臺灣、面向國際。面向國際的同時,等於像國際社會穩定的宣示,他對現狀維持堅定的信念。」

王智盛說,賴清德強調要做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不會在當前局勢,增添台海變數的風險。他預期,未來賴政府兩岸定位相對更模糊,更多強調的是現狀的維持、價值的彰顯,以及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承諾,不講統獨、不講臺灣與中國關係、不刻意批評中國、不去挑起敏感的兩岸神經。

彭博社18日報導,賴清德的總統就職演說將受到美國政策制定者的仔細審視,美國一些前官員將前來參加典禮,他們還將關注北京如何回應。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訪中時曾呼籲北京當局,在賴清德就職之際保持克制。中共國台辦日前則針對賴清德就職演出提出條件,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兩岸交往就不存在障礙。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