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眾寧願相信謠言?(圖)


自己的兒子是市長(圖片來源:網路圖片/網路截圖/取自X平臺)

【看中國2024年5月18日訊】最近,成都發生了一件群體事件,網傳起因是一個男子,摸了一下停在路邊的一輛吉普車,車上下來一個老太太,下來就是兩耳光,「我兒子是市長,成化區都是窮鬼。」要人賠償1萬,並喊來警察把那名男子銬走,引發眾怒,人民群眾堵車不讓抓人,齊聲喊道:放人,老太太的車也一併被堵了並要砸掉,警察根本攔不住。

這在疫情前根本不敢想像,民眾敢這樣公然對抗警察,疫情之後,這樣的群體事件越來越多,人民不再恐懼,一次又一次的沖塔,據說對持到深夜。警方隨後公布出調查報告,闢謠,老太太的兒子不是市長,只是普通的糾紛,然而,民眾根本不買賬。民眾寧願相信謠言,也不信中共,事實上,類似的社會新聞在過去一二十年的中國反覆上演,我爸是李剛事件,錢雲會事件,包括郭美美事件,都是如此。

民眾執意信任謠言,政府反覆解釋並沒什麼效果,問題的核心在哪裡?如果政府的權力來自於人民,有獨立的議會去表達民意,去監督政府,民眾即便對權力的所有者有懷疑,也有暢通的渠道去完成從懷疑到調查到真相到公布的過程,但在專制體制下,警方的調查就會被認為是官官相護,於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盧梭之後,政治權力的合法性只有一個,就是人民主權,政治人物的權利必須得到人民的授權。但專制制度的最大問題就是,他們的權力來自於私相授受,而非人民。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就會以最大的惡意去想像權力的所有者。這是謠言產生的制度基礎。中共必然會自食其果,被反噬,不要小看謠言的力量,大清帝國最後的覆滅,就源於一場並不高明的謠言。當時民辦的川漢鐵路公司拿股金去上海炒股,損失300萬兩白銀,公司瀕臨破產,清政府接收時拒絕承擔炒股損失,保路運動於是風起雲湧,意見領袖說清政府外國勢力出賣路權,幾個月後,清政府就覆滅。

由此可見,沒有民意授權的政府,很多時候連一場謠言的衝擊都經受不住。問題的核心從來不是謠言,而是政府權力的來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周紅艷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