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暗藏食安危機 4類食物不可放太久(組圖)


美食外送的過程,其實暗藏食安風險。

現在外送平臺十分興盛,提供消費者選擇的店家與品項也日漸增多。根據統計,於七成的臺灣人使用過外送服務,平均每一週消費近千元,但享受便利的同時,卻也暗藏食安危機。營養師嫚嫚4月14日透過臉書發文提醒,像便當、三明治、漢堡等「複合調理食品」,若碰上過長運輸時間,或放在室溫下太久,會提高食物中毒的風險。

4種外送食物放太久 恐釀中毒危機


漢堡等複合調理食品,引發食物中毒的風險較高。

綜合臺媒報導,營養師嫚嫚在文中表示,最近食物中毒案件頻傳,像外食、外帶、點外送都需要多多注意!根據歷年的食物中毒案件調查,最常發生問題的攝食場所,包括:餐廳、便當店等供膳之營業場所。

營養師嫚嫚進一步指出,最常造成中毒的食品是複合調理食品,其中包括:便當、盒餐、三明治、漢堡。因為是複合調理食品,所以食材多元豐富,而且整體製作流程通常會比較複雜,從食物製備再到熟食的儲存,只要稍微出現不當就會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 

她提到,近年來,使用美食外送平臺或外帶餐點的比例增長,例如:集體訂購大量便當,如果餐點運輸時間過長、放在室溫下太久,食物在危險溫度帶(7℃~60℃)就會容易孳生細菌或毒素,進而提高食物中毒風險!

針對避免食物中毒注意事項,營養師嫚嫚建議,烹調後的食物不要在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此外,點外送餐時,要記得留意餐點送達的時間,以及食物外帶後必須要盡早食用完,這樣才能吃得安全、安心。 

在家安心享用美食 記住五大食安重點

針對消費者透過外送平臺點餐,必須要注意哪些事項,食藥署在疫情期間已經提出了5大重點:

一、選擇有食品業者登錄字號的餐飲業者。

二、選擇與所在處距離較近的餐飲業者,收到餐點後盡快吃完,不可在室溫放太久,避免微生物大量滋生造成食品中毒。

三、疫情期間,選擇無接觸取餐,減少跟外送員接觸的機會與時間,並且請外送員把餐點離地放置,避免致使食品污染。

四、選擇用心包裝餐點的業者,並在收到餐點時,檢查包裝是不是完整。

五、收到餐點如果發現異常(傾倒、異物或酸敗)情形,立刻回報外送平臺業者。

相信消費者只要牢記上述五大重點,就能夠安心上網選購餐點,舒適在家等待外送員將美食送上門。


只要注意外送食安知識,即可舒適在家等待美食被送上門。(以上圖片來源皆為Pexels)

本文留言

作者初新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