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以28字描寫傷心 引發無限遐想(圖)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唐朝詩人劉禹錫這首《竹枝詞九首‧其八》,作者的真實寫作目的不知,但內容卻是可以讓人引起共鳴。全詩共二十八個字:「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個裡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郡洛陽縣人。他的這組詩《竹枝詞九首》,創作於唐穆宗長慶二年,劉禹錫當時擔任夔州刺史,而他是非常喜愛這類民歌的。劉禹錫學習了屈原創作《九歌》的精神,採用當地民歌的曲譜,最後創作了新的《竹枝詞九首》。這組詩描寫了當地的山水風俗與男女愛情,充滿了生活氣息,至於寫作手法上,多採用白描,比較少運用典故。整體而言,這些詩的語言十分清新活潑、生動流暢。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這裡是說煙雨下的巫峽就像是詩人的眼淚,而此時的猿聲來自那最高處的樹枝上。這裡寫的內容就是對環境意境的一種襯托和表現。

「個裡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此句是說詩人的心中之苦如斷腸,而這種苦並不是因為猿聲帶來的。言外之意是講詩人有傷心事。外在的苦只是表面,內心的苦才是真正的苦。

詩人其實在寫一種意境,並沒有寫明原因,可以給後人無限的遐想。

筆者認為,今天的世人被人世間的那種所謂的美好所誘惑,忘記了自己回家的願望。雖然世人一直認為猿聲是最悲的,但這只是表面的一種認識,真正的悲其實是在心裡,是無法救度自己的天體和眾生,甚至連自己都無法救度的那種悲苦。

(文章取自:林雨〈由來不是此聲悲 家在天宮卻難回〉一文。文章經過刪改)

 

 

 

本文留言

作者林雨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