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賀知章《回鄉偶書》能流傳千古的秘密(圖)
唐朝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讓人感受到了童趣與人世滄桑。(繪圖:志清/看中國)
賀知章在唐朝詩人中有著很高的地位,但流傳於世的作品卻非常稀少,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回鄉偶書》了。有人在詩中看到了童趣,有人讀出了人世的滄桑,而這首詩能流傳千古的秘密卻不止於此。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唐詩的探秘之旅。
賀知章辭官
天寶三載(744),官至秘書監的賀知章向唐玄宗遞上辭呈。賀知章當時已達高齡八十六歲,早就可以退休,但在他的辭呈上寫的理由不是告老還鄉、因病辭官等等理由,而是「修煉」二字。
對現在的人來說,因修煉而辭官會顯得牽強,但在古人眼裡,卻非特立獨行、標新立異的行為。相反,有志於修煉的人會贏得人們的尊敬。特別是在盛唐這一個修煉的高潮期。當時的人們,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修佛修道者不計其數。
所以,賀知章此舉獲得了唐玄宗的支持,並特意召集百官在京城東門長樂坡下為賀知章踐行,讓賀享盡榮耀。在踐行宴上,唐玄宗還為賀知章寫下了贈別詩:
《送賀秘監歸會稽詩》
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
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
唐玄宗雖然捨不得這位性情曠達太子賓客,卻也明白賀知章是為了得到真人傳授的修煉大道,故而不得強留。對此,李白也曾道出真相「真訣自從茅氏得,恩波寧阻洞庭歸。」(《送賀監歸四明應制》)賀知章從真人處得到修煉的真訣,即便深受皇帝的恩寵也無法阻止他修煉的決心。
賀知章得道
那麼,賀知章是如何得道的呢?《太平廣記》記載了事情的原委。
賀知章住在西京宣平坊。他家對門住著有一個老者,經常騎驢出入。如此過了五、六年,那老人的面色和衣服卻依然如故,賀知章料定他非凡人,就經常去拜訪他。由於往來增多,賀知章對老者愈發禮敬,言談也逐漸深入起來。
交談中賀知章得知老人擅長修道煉丹之術,便希望做老人的弟子。後來賀知章和夫人將一顆珍藏了多年的寶珠敬獻給老人,請求老人給他講授道法。老人接過明珠之後就把它交給了童子,讓他上市場去買餅。童子用明珠換了三十多個餅,並用餅來延請賀知章。賀知章心想,寶珠是特意送給老人的,可老人卻如此輕用,心裡非常不愉快。老人卻說:「道法只可心得,怎麼能去力爭呢?吝惜財物之心不去,是不可能得道的。應當到深山窮谷之中,勤奮地、專心致志地去修行,生活在市朝中是難以得道的。」賀知章聽了恍然大悟,拜謝了老人便離去了。 過了幾天,不見了老人的蹤跡。賀知章於是請求辭去官職,入道還鄉。
新唐書有另一種說法,「天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裡,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賀知章病後大夢一場,夢中遊覽天帝的居所,醒來後便請求玄宗要做道士。不論何種說法,都證明賀知章向道之心是非常堅定的。
這種悟道不是一蹴而就,是在長時間修煉中慢慢提升的過程。其實到賀知章的晚年,他的修煉境界已經很高了,從歷史故紙堆中,可以發現蛛絲馬跡。
千百年來,賀知章和李白的忘年交常常為人所樂道,在他們第一次見面時,賀知章就為李白「解金龜換酒」,當賀知章在看過李白寫的詩文後,大讚李白乃是「謫仙人」。要知道,對賀知章而言,那時的李白還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後生而已。
俗語說英雄所見略同,當時的名道司馬承禎對年輕的李白也是大為讚賞,稱李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這位真人八十九歲仙去時「俄頃化去,如蟬說蛻」(《續仙傳》),可知亦是得道高人。賀知章和司馬承禎對李白的評價絕非是客套和恭維,而是在一個相當高的境界看到的真實情況。
史載賀知章「晚節尤誕放,遨嬉里巷,自號『四明狂客』及『秘書外監』。每醉,輒屬辭,筆不停書,咸有可觀,未始刊飭。善草隸,好事者具筆研從之,意有所愜,不復拒,然紙才十數字,世傳以為寶。」(《新唐書》)賀知章醉後能寫出非常好的文章,這種令人費解的現象和修煉是息息相關的。比較類似的現象的還有王羲之醉寫《蘭亭序》,李白「鬥酒詩百篇」等。
賀知章不但有高深的道行,甚至還有特異功能。杜甫直截了當的說賀知章和李白一樣,都是「酒仙」。他喝醉酒後「眼花落井水底眠。」(《飲中八仙歌》)要注意,賀知章不是浮在水面上睡覺,而是在水底下安然入眠,這絕非一般本領,而是一種特異功能。要知道,有許多道家的修煉者講睡覺,道家真人陳摶就有高深的「睡功」,常常能一睡幾個月不起。有的修道者能在冰天雪地裡呼呼大睡,而賀知章的「水底眠」,似乎是掌握了古書中所說的「避水訣」,令人稱奇。
再解《回鄉偶書》
當了解這麼多賀知章的事後,回過頭來再讀這首《回鄉偶書》時,就會有一種不一樣的體會。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修煉是一個提升境界,找回自己先天之本來面目的過程,所以道家把修煉叫做歸真、返本還原等。故而詩中的「回」即是回歸,乃含修煉之意。「少小」離家,是說自己早就離開了真正的家——仙界。「老大回」,在人世中輾轉輪迴,在紅塵中歷劫,也不知道過了多少個歲月,如今才終於踏上了返本歸真的回家路。
「鄉音」是仙界的聲音,既是來自仙界的呼喚,又是修者的本心。鄉音無改,雖然在污濁的世上輪迴,如今年老體衰,但修煉的本心卻從來未曾改變。
「兒童相見不相識」,這裡的兒童,有著天真無邪、純真善良的本性。如果把詩中的兒童看成是一位道童,他因領師命而特意出現在此。道童表面上不認識賀知章,可內心非常明白,還明知故問:汝從何處來?一個笑字,讓整首詩更具神韻,為什麼道童會笑?因為高興,高興於賀知章離修成越來越近了。
當然,這麼說是方便讀者理解,實際上,修煉者所看待事物的方式與常人不同,往往平常之事,或許就是來自高層生命的有意點化。
而兒童的這一問,讓詩人萬般思緒湧上心頭。從何處來?從名利場中來,從紅塵濁世中來。賀知章棄官入道,絕非譁眾取寵、沽名釣譽的舉動,也並非是因皇帝冷落的失落之舉,而是真實的放下了常人最難割捨的名利之心的表現。其中要經歷怎麼樣剜心透骨的修煉,如何衝破阻礙重重的人心和磨難,旁人是無法想像的。一句「笑問客從何處來」竟成了賀知章未道明的千年留白。
有趣的是,李白在追憶賀知章的詩中寫道「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對酒憶賀監》)看來在現實中,的確有另一位修煉者為賀知章接風洗塵,值得玩味。如果把李白作為一個修道者,再讀那首流傳千古的《靜夜思》,其中的含義是否也變得不一樣了?
解《回鄉偶書》其二
再看賀老寫下的《回鄉偶書》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離別家鄉之語和前一首意思相同,都是感慨離開仙鄉歲月漫長。而最近這段時間,人事消磨,人的事,人的執著,對名利、對人情,已然放下許多。消磨,就是一個消去人心,磨掉執著的過程。
門前鏡湖之水,乃是指修煉之道,修煉之心。春風不改舊時波,春風是指人事中的名利、執著和慾望也沒有改變我那向道之心、歸真之志。或可以作另一種解:人事易變,而不變的唯有大道,誠心修煉方可永不「消磨」。
千百年來,人們在讀這兩首詩時,都著重理解了詩詞表面,研究詩人的寫法,技巧。殊不知,如果站在修煉的角度上看,會發現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