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有這3種習慣的人 趁早遠離(圖)


我們「容人」,更要學會「容事」。(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遇到有這三種習慣的人趁早遠離!

1、愛抱怨的人

曾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佛門中有個很愛抱怨的弟子,禪師決定要開導他。

有一天,禪師要弟子去市集買鹽,買回來後,禪師吩咐他抓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待鹽溶解喝上一口,嚐嚐是什麼味道。

弟子喝完後,皺著眉頭說:「鹹得苦。」

禪師又帶著弟子來到河邊,吩咐他把剩下的鹽倒進河裡,再讓他喝一口河水,問:「什麼味道?」

弟子答:「純淨甜美。」

禪師又問:「還苦嗎?」

弟子搖頭,卻眼神一滯,若有所悟,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抱怨過。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句話不僅是指導我們「容人」,更要學會「容事」。

心若開闊,凡事皆為塵埃;

心若狹隘,凡事皆為阻礙。

真正的聰明人,從不埋天怨地,因為他們深知,人生的選擇權始終在自己手中。

2、愛說刻薄話的人

哲學家柏拉圖說過: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想說。

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把尖酸刻薄當風趣幽默,把口無遮攔當率真耿直,殊不知,隨心所欲地表達,是成年人情商最低的行為。

《世說新語》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孔融十歲時隨父親到洛陽拜訪李膺,李膺門第高,須是青年才俊或是沾親帶故才肯接見,於是孔融便稱自己是李膺的親戚。

李膺接見他後,問道:「我們是什麼親戚啊?」孔融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生之誼,因此,我們也是世交呀!」

滿座賓客紛紛讚嘆,都說這孩子長大後一定有出息。但在座的陳韙卻不以為然,諷刺:「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聰明。」

孔融年紀小,但還是毫不客氣地懟回去:「想必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頓時啞口無言,羞愧不已。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地的抬槓只會招人嫌棄,始終言語尖酸,只會消費自己的人品。

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口有遮攔」,出言有尺,不給別人添堵,也不讓自己陷在言語的紛爭中。

3、總是兩面三刀的人

一個人孤單,也好過和兩面三刀的人週旋,有趣的獨處,勝過虛偽的社交。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喜鵲到處自詡:「我是直性子,愛講真話,從來不怕得罪人。」

因此,他斥責豬是「光吃不干的懶傢伙」,嘲諷狗是「尾巴捲上天的東西」,見了驢則戲謔道:「蠢貨,推磨還要蒙眼。」

一次,烏鴉總管巡視山林,喜鵲得知後趕緊飛到烏鴉面前,喋喋不休地恭維道:「總管大人,您的羽毛真美,你是天下最漂亮的鳥;您的歌聲真好聽,您堪稱鳥王國的最佳歌星。」

烏鴉離開後,大家圍上來七嘴八舌地質問喜鵲,為什麼不講真話,不怕得罪人了?

言行不一的人,只會敗光別人的好感;兩面三刀的人,只會透支自己的人品。

感人以誠不以偽,真正聰明的人,從不虛與委蛇,因為他們深知,這世上,最好的名片是真誠。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