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議: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到1萬元(圖)


個人所得稅(個稅)起征點提高至1萬元人民幣被熱議。(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3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兩會」在北京召開,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再次建議,將個人所得稅(個稅)起征點提高至1萬元人民幣,不過官民的意見相左。實際上,人均工資收入和年增人民幣存款數據凸顯貧富天平已經失衡。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至1萬元人民幣

「兩會」是對自1959年以來歷年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由於兩場會議會期基本重合,而且對於國家運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多數政策都會在「兩會」期間公布。

3月4日和3月5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分別在北京開幕。屆時,將發布經濟政策和GDP(國內生產總值)目標。

3月4日,和中國民眾息息相關的個人所得稅(個稅)起征點再次被輿論關注。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再次建議,將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至1萬元(人民幣,下同)。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也建言提高個稅起征點至1萬元。

除了提高個稅起征點外,董明珠還建議在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分級最高檔96萬元/年的基礎上增設一檔200萬元/年(對應稅率50%~55%),同時進一步優化調整超額累進稅率的層級、級距,促使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

中國綜合所得收入個稅採用超額累進稅率,共有3%、10%、20%、25%、30%、35%、45%七檔稅率,其中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96萬元的部分,才適用最高的45%稅率。

目前中國綜合所得收入個稅起征點是5000元每月,距離上一次個稅起征點調整已經有5年多了。其間物價上漲、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支出等發生變化,因此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建言符合工薪族訴求,疊加2023年個稅匯算清繳剛剛啟動的節點,「將個稅起征點提高至1萬元」的話題在中國社交媒體平臺成為熱點。

有官方學者認為,個稅起征點並非越高越好,因為目前中國真正繳納個稅的人數預計僅為一兩億人。大幅提高個稅起征點,只會使得高收入者減稅更多,受益更大,弱化個稅收入分配調節功能。

不過,有分析認為,個稅起征點的學名叫基本減除費用,顧名思義是滿足民眾基本生活需求的一個扣除費用。按照中國財政部此前說法,個稅起征點標準是統籌考慮了城鎮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支出、每個就業者平均負擔的人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因素後綜合確定的。而這些指數在過去五年有了新變化。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例,2019年至2023年分別為2.9%、2.5%、0.9%、2.0%、0.2%。隨著民眾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所需費用的上漲,個稅起征點應相應提高。

近些年受中國經濟放緩等影響,政府財政收入受到一定衝擊,例如,2023年個稅收入14775億元,罕見同比下降1%,這跟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利潤下滑、就業壓力較大等關係更大。

中國民眾為什麼在最近幾年熱衷於存款?

根據中國央行的數據,從2020年初到2024年1月,住戶存款共增加58.24萬億元,其中82%是定期存款,這四年新增存款總額相當於2009年到2019年總和。

中國住戶存款在最近4年總體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有所放緩。2023年住戶存款增量為16.67萬億元,同比增長10%,低於2022年的17.51萬億元。

住戶存款餘額在最近4年也保持增長,從2020年底的152.84萬億元增長到2023底年的196.93萬億元,增長了32.4%。截至2024年1月,中國住戶存款餘額為199.12萬億元,同比增長9.5%。

中國民眾為什麼在最近幾年熱衷於存款?因為疫情期間積累的「超額儲蓄」與壓抑的消費意願、關閉消費場景、限制就業市場景氣和居民收入增長有關。

超額儲蓄是指居民實際儲蓄水平超過其正常儲蓄水平的部分。正常儲蓄水平是指居民為了應對未來不確定性而進行的儲蓄,其水平通常與居民收入水平、消費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相關。

超額儲蓄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經濟增速放緩、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導致居民預防性儲蓄增加;
消費場景缺失、消費意願下降,導致居民消費支出減少;
資產價格波動、風險偏好下降,導致居民資產配置偏向存款等風險較低的資產。

超額儲蓄會對經濟產生以下影響:

降低消費需求,拖累經濟增長;
增加資金供給,推升資產價格;
擠壓企業融資空間,加劇融資成本。

據自由亞洲電臺2月26日報導,資深財經評論人士鄭旭光接受採訪時說,過去四年,中國多家大型商業銀行客戶存款突然大增與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息息相關。他說:「不是有三年抗疫嗎,動態清零期間的居民消費基本上沒動靜。另外就是投資,當時除了已經有訂單的外向型企業,其它的企業,得到的教訓是千萬別投資。因為,房產在貶值、股市在下跌,民間資本投資大幅度萎縮。」

鄭旭光說,海外訂單減少以及基建投資規模快速萎縮,自然導致銀行放貸量減少:「2023年外需不足,歐美國家都在加息,大家覺得錢還是存入銀行保險。但賺息差的銀行貸款放不出去,就沒有收益。另外,政府負債纍纍,房地產市場價格下降,民眾不敢買房,不貸款。」

年度人均工資2.2萬與16.67萬億存款

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2023年度經濟數據,其中包括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

按收入來源分,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22053元,增長7.1%。

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9.0%。

中國央行1月12日發布的金融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284.26萬億元,同比增長10%。

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5.74萬億元,同比少增510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6.67萬億元。住戶存款即居民儲蓄存款。

金融數據凸顯貧富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的研究員任重道分析指出,年平均工資收入只有2.2萬元,而住戶存款年增16.67萬億元,表明貧富差距十分巨大。絕大部分的中國人都是依靠工資收入,投資渠道很窄,以股市為例,A股股民每年人均虧損5萬元-8萬元不等。其它基金、債券方面也是大幅虧損,特別是房地產開發商債務危機爆發後,連帶信託等投資品都受損。住戶存款的大幅增加,說明財富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

投資者在不正常的資本市場多有虧損。2023年是中國股票市場誕生的第33個年頭。中國股市歷史很短,但是,卻是全球股票市場唯一的在33年就經歷了世界股市產生以來所有的暴跌風險。雖然曾有過短暫的暴漲經歷,但依然被跌跌不休的長期熊市所籠罩。眾多股民在中國股市的投資目標,竟然變成了爭取解套。特別近些年,中國股市所存在的問題仍然是募集資金能力全球第一,投資回報世界倒數第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