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石丟官 膽敢向宋徽宗討硯臺的書法家米芾(組圖)


米芾,北宋著名書法家,和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為「宋四家」。(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

米芾(1051~1107年),原名黻,字元章。襄陽人,世稱「米襄陽」。宋代開國功臣米信五世孫,北宋著名書法家,和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也是極富盛名的畫家、收藏家、文物鑑賞家。

米芾小時候非常聰明,記憶力驚人,尤其對藝術和文字興趣濃厚。據說他6歲時,每天學的詩詞高達一百首,還能過目不忘。由於米芾的母親曾是宋神宗的乳母,神宗提拔米芾為廣東浛光縣尉。後來他也擔任過其他職位,包括內府書畫學博士、南宮員外郎等,因此有「米南宮」之稱。但其個性放蕩不羈,不喜受約束,「不能與世俯仰」,不願跟從官場的慣例辦事,又公然批評一些亂象,故仕途不順。

熱愛書法 善摹各體四面出鋒

米芾以全身心熱愛書法。所學甚廣,善摹各體,最傾力於王獻之、褚遂良二大家。現存王獻之〈中秋帖〉,據考證即疑為米芾〈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臨本。

米芾早年未形成自己的風格,被人說是「集古字」。他自己表示是取各家所長,在前人的基礎上自創新法,四面出鋒,「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在傳統的中鋒用筆之外,加上側鋒;在藏鋒以外,還有露鋒。提按頓挫自由揮灑,豐富了書法藝術的表現力。

米芾是宋代「尚意」書風的代表人物,擅篆、隸、楷、行、草等多種字體,尤以行、草最著名。書法風格跌宕瀟灑、痛快沉著,在狂放中又力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米芾練字非常勤奮,兒子米友仁說他:「所藏晉、唐真跡,無日不展於几上,手不釋筆臨學之。」


米芾〈蜀素帖〉(局部)(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米芾傳世的書跡不少,包括〈蜀素帖〉、〈苕溪詩卷〉、〈虹縣詩卷〉、〈多景樓詩冊〉等。其中,〈蜀素帖〉是米芾早年力作,用筆收放自如,不拘一法。結體偏縱長傾側,相同的字採用不同的寫法,變化多端。「蜀素」是指這卷仁宗時期在四川東方織造的名貴絹,專供書寫所用。當時許多書家只敢在蜀素上寫少許字,一直到米芾才在蜀素上寫了滿滿的8首詩。此作品現存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中華郵政為其發行過書法郵票。

顛狂痴放 愛石成痴拜石丟官

米芾顛狂痴放,特立獨行,人稱「米顛」。關於他的幾則軼事挺有意思。

米芾愛石成痴,時人又以「石痴」稱之。有一回,他外出時偶遇一塊奇石,欣喜若狂,竟繞石三日,甚至搭棚觀賞,流連不捨離去。

任職無為州監軍時,米芾聽聞濡須河邊有一「狀奇醜」的巨石。當時人們以為是神仙之石,不敢亂動。他卻命屬下搬進衙署,「具衣冠下拜」、「呼之為兄」。口中還念念有詞:「我想見石兄已經20年了,相見恨晚啊!」此事後來被傳開,因為有失官方體面,米芾因此被人彈劾而丟官。

蘇軾曾在揚州設宴,邀請十餘位名士會飲,當時米芾也在座。酒過三巡,米芾忽然站起來問蘇軾:「世人都說我顛,您以為呢?我願聽取您的意見。」沒想到,蘇軾竟笑著回答:「吾從眾。」舉座哄堂大笑。

宋徽宗曾準備好紙好墨,召米芾至瑤林殿寫字,自己躲在簾後觀賞。只見米芾「反繫袍袖,跳躍便捷,落筆如雲,龍蛇飛動」,寫完後回頭對著簾子大叫:「奇絕陛下!」宋徽宗很高興,將筆墨硯臺都賜給他。

還有一回,宋徽宗和蔡京談事,召米芾前來書一大屏。米芾對硯臺素有研究,寫完字就抱起名硯對徽宗說:「陛下,這個硯臺已經被我用過了,不可以再呈給您,送給我算了。」徽宗哈哈大笑,真的答應送他。他不管硯臺上還有墨,急著抱走,濺了一身墨。

宋徽宗曾經問他:「本朝的書法名家有幾個?」他回答後,又將這些書法名家批評了一通。徽宗見他狂妄自負的模樣,不太高興。遂反問:「你的字如何?」米芾道:「臣書刷字。」這個「刷」字看似粗俗,卻形容得很貼切,深得用筆之法。「刷字」指筆鋒如同工匠刷漆,筆力萬鈞,才能表現出作品強大的氣勢。

本文留言

作者靜容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