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臺灣三黨鼎立將成民主選舉樣版(組圖)

——國民黨應改弦易轍 賴清德宜包容執政

 2024-02-16 04: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軍機
中共軍機(圖片來源: 公用領域 今濤拍暗自製圖片)

【看中國2024年2月16日訊】民進黨取得總統勝選後,國民黨先前宣傳的「選民進黨即選戰爭」的恐怖結果並沒有發生,海峽兩岸風平浪靜,除了中共艦機照常擾臺以外,一點新動向都沒有。最近中共發覺艦機擾臺太費錢,只好放汽球節約成本,可見中共手上已經沒有什麼籌碼。

汽
中國汽球飛台海(圖片來源:臺國防部 X網路截圖)

賴清德勝選後,全世界八十幾個國家政府與議會致電祝賀,臺灣的民主制度得道多助。每一個國家的賀電都像一支利箭,直插中共心窩,中共也只有啞巴吃黃蓮,有苦自己知。

總統大選後,島內社會非常平靜,國民黨輸了總統,贏了立法院,民眾黨雖然仍為弱勢,但突然成為關鍵少數,政治上保持一定影響力。三黨鼎立之勢已成,比起兩黨的你死我活,多了一個緩衝地帶,民主制度更加平衡。

沒有人再說什麼中共犯臺的事,反而政壇目光都集中在賴清德如何組班,立法院三黨政治如何運作,中共在臺灣民主政治中的角色快速被緣化。打又打不起來,和又和不下去,習近平的兩岸政策,至此宣告徹底失敗。

國民黨的親共反美路線,根本上是錯誤的,是國民黨無力壓倒民進黨,期望草船借箭,憑中共的威懾力,恐嚇臺灣選民。民進黨走親美反共路絡,國民黨反其道而行之,選擇親中反美以扼制民進黨,如此而已。

但國民黨親共也不是真親共,反美也不是真反美。朱立倫在美國公然宣稱國民黨反共,趙少康在競選中也叫囂國民黨本就是反共的。老蔣小蔣都是反共起家,終生反共矢志不移,國民黨百年以來都是西方文化滋養起來的,與共產主義的專制文化先天性勢不兩立,因此,國民黨的親共,不是本質上的認同,只是策略上的選擇。

既然是策略選擇,大可隨著局勢的變化而改變策略。現今國際局勢非常明朗,西方民主國家對中共實現全面圍堵,中共經濟正在崩潰,大陸社會動亂四起,習近平的中共,日子不久矣,莫非國民黨願意將自己和中共綁死在一條即將沉沒的破船上?

大凡政治家都有前瞻性,都有當機立斷的魄力,中共未垮臺,政治家應洞燭先機,看到它腐壞瓦解的未來,及早調整路線與之切割,不要等到中共垮臺那一天,自己才轉身不及。因此,當前已經到了國民黨痛切反省政治策略、糾正基本路線錯誤的時候了。

試自問一下,國民黨今日與中共切割,會有什麼不可承受的損失嗎?國民黨從中共那裡得到什麼?既沒有政治上的便宜,也沒有經濟上的油水,反而因為親共反美,流失了大量中間選票,這本身便是國民黨敗選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民黨要撥亂反正,一點都不困難,最近布林肯祝賀賴清德當選,還表示要與臺灣各政黨合作,言下之意便是,只要國民黨糾正親中反美的路線,美國也是可以和國民黨合作的。多年徘徊只在一念之差,國民黨其可不深思乎?

民進黨勝選後,面對立法院不過半的尷尬,施政上重重困難,但賴清德並沒有擺出得勢不饒人的孤高姿態,反而釋出善意,聲言組閣時會用人唯才,任用不同黨派的精英,相信最終的閣員名單中,會有一定比例的國民黨與民眾黨中人。

執政大權在賴蕭手中,個別閣員終要符合執政黨的基本路線,致力於服務臺灣本島人民,那相當於某種程度的分享權力,有助緩和三黨之間勢不兩立的關係,使島內社會氣氛更祥和,也使三黨的關係趨於理性,這對三黨與臺灣人民都是大好事。

三黨有限度合作,最受不了的是中共。中共武力威脅臺灣,仰仗的是島內親共政治勢力作策應,一旦國民黨放棄親共路線,中共有力無處使,在島內的影響力將日益低迷,再沒有人聽信中共的彌天大謊,也沒有人在意中共的武力威脅,那時中共再說什麼統一,也都是蜀犬吠日,白費力氣了。

不管是民進黨、國民黨或民眾黨,都只能立足於臺灣,服務臺灣人民,不可能到對岸謀出路,因此離棄中共,專注臺灣民主民生、外交科技,這才是臺灣政黨的生路,國民黨不可不看到這一點,民眾黨也不要異想天開。

三黨既競爭又合作,這本是民主政治的基調。「死了張屠父,不吃混毛豬」,遠離中共,則萬事大吉,則臺灣幸甚,臺灣人民幸甚,中國人民幸甚,全世界幸甚。

(文章由作者授權轉載自顏純鉤facebook臉書專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臉書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