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品降價傾銷向全球輸出通縮(圖)


中國物價(圖片來源:PEDRO PARDO)

【看中國2024年2月14日訊】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引發外界對全球經濟是否會受到影響的擔憂。英國《金融時報》近日警告說,中國產能過剩,正在全向世界輸出通縮,各國需就此準備應對措施。

《金融時報》近日報導指出,中國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得益於以低成本的「中國製造」商品發展外貿經濟。但如今,因其國內房地產市場低迷,消費不振,加上人民幣走軟,中國商品的出口價格正以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的速度下跌。

報導引述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基金投資組合經理塞加爾表示,中國為扭轉困境將向全球輸出通貨緊縮的壓力,而各國都在應對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不少經濟學者認為,這對新興市場,尤其與中國有重要貿易關係的國家影響最大。

報導指出,西方製造商對中方不公平競爭的抱怨正在增加。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宣布,將它在德國的電動車價格下調5%至15%。奔馳公司已就此發出警告,其利潤受到電動車價格戰的殘酷打擊。

該報導還引述FIM Partners分析師指出,北京花了20年時間,摧毀新興市場製造業的競爭對手或將它們擠出全球市場,現在則威脅要對已開發經濟體的製造商做出同樣的事。

有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的高級研究員認為,美國和歐盟正面臨艱難的選擇,要不降低對中國商品的依賴,要不就成為推動中國供應廉價商品的力量。

「中國製造」生產過剩傾銷全世界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中國製造’現在碰到的問題是,產能一樣強,但全球市場需求沒這麼高。同時,美中貿易戰,美國和其他盟友與中國有一定脫鉤的關係,導致這些產能沒有地方可以賣了。當然,中國政府本來預定要用‘一帶一路’市場想辦法去消耗可能過剩的產能。目前看來,這些‘一帶一路’國家都還沒有能力去做這樣的消費。」

葉耀元提到,民主陣營國家開始尋找可信賴的夥伴取代中國,這一策略性轉移使原本設在中國的工廠很多轉到越南、印度,部分廠商為靠近美國市場則轉往了中南美洲國家。

葉耀元說:「之後如蘋果的產品,在未來都不會是中國製造,目前要轉移到越南、印度和美國本土。對中國來說,以後會有大概好幾十萬人都沒有工作,因為不必再幫蘋果做組裝,這已經是必然會發生的事。」

葉耀元分析,國際市場的現階段整體大環境對中國不利,因為商品出口量雖能維持,但卻必須用壓低價格的方式競爭。這樣的做法在未來也有可能因為美中之間的衝突或美中之間的策略調整,逐漸被其他國家所取代。

葉耀元說:「尤其現階段,中國的人均收入不像過去一樣低,它的平均薪資跟某些特定開發中國家比較起來還是算比較高的。中國原本被認為,所謂沒有技術性的勞工、勞動力水平比較高。但是,很多開發中國家也慢慢追上來了。因此整體來說,對中國未來前景都構成不利。」

消費不振中國面臨自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最大挑戰

旅美時事評論人士唐靖遠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中國經濟急速下行,巨大的問題是國民不消費、年輕人「躺平」,中產、富裕階級壓縮開支,整個中國出現非常明顯「消費降級」的現象。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8%,超過經濟學家預期的0.5%的跌幅,也是自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最大降幅;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跌2.5%,商品出廠成本連續16個月陷入緊縮。

唐靖遠認為,這些中國的官方數據本已經過潤色、灌水,真實情況可能更慘。消費端需求急劇萎縮,導致生產端不得不縮減生產規模,或是壓低產品價格。若價格在中國國內已提振、刺激不起來,只能壓低價格出口到海外。

唐靖遠指出,用降價傾銷的方式彌補損失必然衝擊到跟中國經濟關係比較密切的國家。中國低價商品輸出,會擾亂當地市場、打亂當地市場供需結構。

唐靖遠警告說:「(中國)可能會把其他國家拖下水。這樣一來,很多國家可能會採取一些措施,比如對它進行反傾銷調查,或遏止一些地下產品大量進口。要壓縮進口中國產品規模,會反過來促成實質上在進出口商貿領域加大對中國的脫鉤,進一步擺脫對它貿易的依賴。」

唐靖遠預測,中國降價傾銷緩減經濟壓力的方式持續不了太久。短期之內,大量向海外輸出低價商品有可能獲得喘息資金,但這種行為必定會刺激進口國家採取相對應措施,以保護自己國家的製造業和市場。他舉例說,歐盟就是個典型例子:「歐盟反傾銷調查迫使廠家降價,無論如何都競爭不過,一定會通過其他途徑減少、壓低對中國商品進口的依賴。」

葉耀元則表示,中國在過去盜竊歐美知識產權,未來能否投入開發新產品或者技術上實現創新令人質疑。中國龐大的進口市場雖然仍具有吸引力,但習近平強調「內循環」,中國市場變成以內需為主的封閉市場,外資產品要賣到中國就有困難。不過他表示,相信歐美國家如果有機會,還是會希望把產品賣進中國市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夏小華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