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未充分認識中國所面臨的災難規模(圖)


2023年12月3日,北京街頭(圖片來源: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2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電訊報》報導,中國的新年不僅在人口上具有巨大意義,而且在政治上也同樣重要。新年之際,家人齊聚故鄉,向長輩致以敬意,向年輕一代祈求繁榮(即「恭喜發財」),並歡慶新生兒的到來。然而,近40年來實施的強制性獨生子女政策,加上去年因Covid-19導致的大量老年人死亡,對節日的歡樂造成了無法逆轉的人口損失。

今年因為大雪而非流行病,擾亂了旅行並破壞了聚會。但這也是對習近平獨裁權力冷酷掌控的一個極其恰當的比喻。「美好願望,致富」在當前經濟停滯和衰退的時候聽起來很空洞。

2月6日,中國股市異常上漲,引起國內外關注,顯然是基於習近平與市場監管機構秘密會議,制定重振市場信心的新措施的消息。

毫無疑問,這種典型的指令性經濟干預是經過精心選擇的,目的是喚起節日的歡呼。然而,任何西方國家的人都需要重新思考。畢竟,這次上漲是由公認的國家主導投資者引領的。

多年來,習近平在「讓數百萬人擺脫貧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卻忽視了一個事實:這更多是為了消除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障礙,而不是實施更平衡的經濟模式。

今年,另一隻鞋落地。不良貸款、無能的地方政府尋租以及國有企業的過度生產導致了災難性的房地產泡沫破裂。房地產行業在經濟中所佔的30%份額現在成為一塊磨石,拖垮了整個經濟,其他行業也陷入混亂。

除了眼前的危機,從長遠來看,情況也不容樂觀。中國的勞動力老齡化和萎縮給增長帶來了阻力。與此同時,年輕一代的不滿也在增加。2023年6月,青年失業率創下超過21%的歷史新高。政府的回應是停止發布這些數據。難怪市場情緒如此謹慎。

儘管西方媒體對中國領導層的經濟無能越來越願意發表嚴厲批評,但國際機構仍然謹慎行事。去年12月,世界銀行發布了一份詳細概述當前困擾中國經濟弊病的報告。儘管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但在整個58頁的文件中沒有提到中國共產黨(CCP)或習近平。

外交上的禮貌和企業的緊張情緒意味著在西方很多重要的評估和分析中,這種未能點名的做法得到了複製。結果是一種廣泛的、誤導性的印象,即中國的經濟運行方式與西方自由市場很相似,問題可以用相對傳統的方式「適當」處理。

精心策劃和執行的協調改革計畫或許確實可以減輕中國當前的一些經濟阻力。但他們不會這樣做,因為習近平不是這麼做的。

2月6日所引發的市場樂觀情緒人為的短期激增,並不構成一項可靠的政策,可以解決中共在新冠疫情後的復興中造成的混亂,也不能進行自由經濟改革。

習近平有一個完全不同的議程,其中包括吞併臺灣等具有經濟風險的目標,以及繼續支持普京領導的俄羅斯。他對股市的所有干預都凸顯了傳統市場力量在中國是多麼無關緊要。大多數理性的西方分析都認為,與中國的經濟接觸是不可避免的。中國經濟陷入了人口末日螺旋,並揹負著沈重的壞賬。但儘管經濟形勢很糟糕,政治風險應該更重。

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國家戰略是由與西方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競爭驅動的。習近平將自己的聲譽押在強硬、排外的中國民族主義和獨立於西方主導的基於規則的秩序之上。他已經在香港表明瞭他對臺灣的一些意圖。

去年,有報導稱,68%的大型企業在2022年購買了政治風險保險,而2019年這一比例為25%。中國的企業經常遭到突然徵用,並按照政治霸主的一時興起進行經營,這被視為一個特殊的風險因素,而且越來越難以投保。

去年9月表示對中國風險「高度謹慎」的美國投行首席執行官在11月底直言,如果臺灣爆發戰爭,所有賭注都會落空;如果美國政府命令他這樣做,他的銀行將退出中國。

關注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或失業率下降前景的經濟學家和商業分析師完全錯誤地關注了問題。我們對中國經濟的理解是有缺陷的,沒有看到有多少是建立在債務和憑空之上的。

接下來要解開的事情可能是我們最後的、珍貴的幻想,即習近平將如何應對他的國家陷入經濟泥潭和人口下降的情況。是時候為新冷戰做準備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